防疫措施調整之後
防疫措施調整得如此迅速,很多人或許在想現在是否調整的好時機,是否該等一等,把老年人疫苗接種率提上去,或者過了冬天這個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再調整。對此看法我不大認同,因為原來的措施在疫情升溫後已經沒有可持續性,調整是必須的,可時機沒有錯不代表調整的速度及具體措施就沒問題。
即使開放,也不應脫離科學事實,強調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這種話聽上去漂亮,實際上卻頗為危險。無論何時,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但能否有效負責,負好責,負對責,取決於個人的健康認識、能力等各方面。
如果僅需個人負責好,還要各個衛生機構做什麼,甚至還要醫院做什麼?每個人對健康的認識程度、渠道獲得能力都不同,把更多責任轉給個人,應與提升公民科學素養配合。不應把個體承受不了的擔子甩給普通居民,更不應為了把責任甩給個人,就宣傳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最近身邊的人感染得風起雲湧,但一問,主動申報的沒幾個。隨着社區傳播的普遍,人們不再在意感染病例數,在家快測陽性申報的就更少了。但感染數據非常重要,流行病學家可以用數據來建模,預估感染高峰,臨床因此可以提前準備病床、ICU等做好應對。誠然,陽性病例作為一種數據隱私,如非醫院上報,要民眾自覺的話,社會應該要做很多輔助工作,激勵公眾申報的積極性,如僱員上報可獲特定的新冠病假等。
新冠確實不可怕,但面對新冠極端的恐懼或盲目的自信,卻非常可怕。我們改變不了大浪將至的現實,但能通過科學降低風浪對我們的影響。
葛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