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2月14日
第C09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江澤民“德治”思想依然適應“一國兩制”的港澳

江澤民在澳門回歸一周年時訪澳 ,關注澳門民生。

江澤民“德治”思想依然適應“一國兩制”的港澳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十二月六日上午十時,單位組織觀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的追悼大會”,隨着習近平主席深情的悼詞:“我們愛戴江澤民同志,懷念江澤民同志,是因為他把畢生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鞠躬盡瘁、奮鬥終身……”突然想起了著名詩人臧克家“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有的人》中兩句詩。

相信觀看追悼會期間,很多人會想起中國在江澤民領導下的那段工作和生活經歷,以及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

筆者因為過去撰寫過江澤民“以德治國”思想的理論文章,自然想起了江澤民的“以德治國”思想,以及浮現出一些聯想,如江澤民的“德治”思想依然適應“一國兩制”港澳治理的想法。

這,應該就是很多人認為“他還活着”的一種心理反應。

古人“道德觀”與“以德

治國”具有相容性

《論語》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從孔子的憂慮中可以判斷,孔子認為“德”的屬性中是具有功能性的。

如同我們今天認識到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通過社會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一樣,也許正是這些共識的使然,二○一九年十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資料可見: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

“道德”二字連用的創始人,是荀子。他在《勸學》篇中說:“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關於德治天下,孟子延續孔子等思想,有着不同的論述,在中國人類史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詞起源於拉丁語,意為風俗和習慣。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中國作為一個有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因共存的國家,在國家治理中毫無疑問的具有相容並儲的特徵。

查閱資料和相關解讀認為,江澤民“以德治國”概念,既然萌生於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思,那麼從思想工作入手關注思想道德建設,無疑是一個智慧的決策,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內涵。

江澤民與港澳有深厚淵源

事實可見,江澤民在國家領導人任內和港澳,是具有深厚淵源的。

一九九七年他以國家主席身份主持儀式,在英國國旗降下,中國國旗升起之後,江澤民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江澤民之後在特區成立慶典中發表演說,重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

一九九九年江澤民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慶祝大會。

江澤民的“以德治國”思想,是多次講話中思想的總結,江澤民在二○○一年“七一講話”中講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而這個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就是思想道德建設。“要把依法治國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為社會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風尚營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礎。”(《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77頁。)

十六大報告對“以德治國”的實際內容作了富有深意的界定。“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而“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民族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途徑。(《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534頁。)該報告在“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一段又提到“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560頁。)

解讀江澤民“以德治國”思想論述發現,江澤民最初提出“以德治國”概念,參考有論者觀點,認同是處於對宣傳思想領域工作方法的深刻反思,進而提升到對改進執政黨領導方式、領導方法的思考。筆者印象深刻的,江澤民在思考“以德治國”的時候,始終與“依法治國”思想相結合。指出要使“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建設一個“好”的“法治國家”而在各個領域發揮各自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毫無疑問,江澤民的“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思想,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以及具有高度宗教信仰自由,尊崇宗教中道德價值觀的香港和澳門居民中具有一定的親和力。

香港和澳門,在今天錯綜複雜的意識形態國際形勢和包括內地在內出現的新的經濟形勢面前,其發展理念和治理思維,堅持“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原則與使命面前,微觀上都需要與時俱進的不斷更新,而其過程中,在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思想指導發展與治理的同時,江澤民的“以德治國”思想對港澳治理依然具有積極的指導價值。

江澤民“以德治國”思想簡介

二○○○年六月,江澤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法律與道德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互相聯繫、互相補充。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應該互相結合,統一發揮作用。” 二○○一年一月,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他明確提出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就是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職業道德、社會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規範。“以德治國”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借鑒中國歷代的治國之道,吸取國外國家事務管理中的經驗教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如何管理國家事務,如何教育引導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結晶。

許 旭

2022-12-14 許 旭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33134.html 1 江澤民“德治”思想依然適應“一國兩制”的港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