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名雜談
上期建議當局考慮簡化一些巴士站名,倘處理得當,或許還能爲當局創收。何解?試想,居民或旅客乘搭巴士均會聽着報站。在一些城市可以,車站多以當地的一些地標作名,例如政府部門、醫院、公園等。本澳除了可以仿效外,還可以把個別站名以附近的企業或商戶名命,尤其博企,例如望德聖母灣馬路/紅樹林站可易名金沙站,其他亦可易名銀河站、澳娛站等等,當然,這樣冠名車站自然要略收費用,即如冠名贊助其他活動一般。對於乘客來說,這類車站亦能更容易確認地點。
說到車站名,不能不談本澳的街名。港澳回歸後,內地網上曾有聲音認爲兩個特區的更改街道名稱,以體現回歸祖國懷抱。尤其是本澳的街名,不少是由葡語翻譯而來,很難記憶,例如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路義士若翰巴地士打街等等,不要說遊客,即使本地居民也不是人人皆識。不過,亦由於是這些街名,始體現到本澳中西匯粹的特色。
為此,當局在公吿使用地名時也宜採用居民易明的名字,甚至是約定俗定之名。如上述的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只要簡單標示新馬路,相信絕大部分居民,甚至遊客也知道在哪。又如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直接用荷蘭園大馬路則清晰得多。
秦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