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喜樂 又一年
從二○二○年初,新冠肺炎全球蔓延迄今,許多人都在問:“疫情究竟何時才能結束?”由於疫情帶來各種後遺症,引起了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包括: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各地,甚至造成美國六十年來最大的股災。遺憾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二○二二年二月中爆發俄烏戰爭,導致仰賴俄羅斯天然氣輸送的歐洲,供暖不足與經濟大衰退。同時,全球能源價格為此高漲,運輸成本與糧食價格大幅提升。許多專家預估二○二三年,世界各國的經通脹仍持續走高,美國的聯儲、歐洲央行與英國倫敦銀行等機構,都將透過升息政策,來壓低各國的通貨膨脹趨勢。只是結果卻會進一步影響經濟成長,許多產業必將面臨隨之而來的周轉困難、裁員及倒閉的命運。另一方面,危機也是轉機!許多新興的產業,也不斷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甚至快速成長!這些情況好像十九世紀狄更斯《雙城記》所描述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歲,也是愚蠢的年歲;是充滿信仰的日子,也隨處懷疑的日子;這是屬於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籠罩的季節……
美國二○○四年榮登暢銷書排行榜的《恐懼之邦》,作者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透過氣候變遷有關的圖表和註解,來駁斥當時一面倒的全球暖化的觀點。作者批評各國政客是如何將全球暖化議題泛政治化操作。書中更批判這些國家如何以“恐懼”之名,控制人民之實。例如:科學原是帶給人類脫離原始無知恐懼的依據,但因為科學十分複雜,一般民眾無法深究理解,導致被有心人士利用,透過不完整的資訊,與貌似井然有序的造假包裝,製造人們對未來無知的恐懼。如同另一位著名瑞典醫生羅斯林(Hans Rosling),在《事實勝於雄辯》一書中提出的十三個問題,包括:全球民眾生活在貧窮及女孩完成就學比例等疑問。人們為何對於這些問題充滿錯誤觀念,認為世界變得愈來愈危險與貧窮。羅斯林指出,這些現象主要是多數人得到的訊息有誤,因恐懼而產生對世界愈來愈悲觀的看法。上述作者都在呼籲,如何才能讓民眾脫離恐懼的威脅,能夠了解科學報告的樣本代表性與推論是否準確等問題?由此對於世界有更加真實與理性的判斷,不再被一些斷章取義的片段資訊,所威脅與驚嚇。
其中,克萊頓在《恐懼之邦》一書中,比較一九八九年前後世界媒體報道上的重大轉變。各國媒體在一九八九年之前很少使用“危機”、“災難”等字眼。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中柏林圍牆倒塌後,隔年十月初東西德統一,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蘇聯解體等一連串世界巨大變化,讓原本美蘇冷戰的東西對峙,一下子結束,創造了“恐懼真空”階段。一反過去西方世界,在政治民主、經濟發展與社會民生改善等長足進展,西方媒體為了提高市場閱聽率及廣告收益,開始報道一系列如:恐怖主義、犯罪、地球暖化等相關議題,取代冷戰時期西方世界對於共產主義與核子武器等的恐懼新聞報道。此後,更多的資訊被政客、律師與媒體三方面聯手組成的三巨頭所炒作,形成政治——法律——媒體複合體(politico-legal-media complex, PLM):各種政客透過製造社會恐懼來控制人民;律師需要製造各種危言聳聽來鼓勵民眾打官司,為律師事務所賺錢。至於一些不肖媒體,為了提升收視率,透過誇大及驚悚等手法,報道各種社會案件及不實故事,來吸引觀眾,增加市場佔有率。如果以這些製造恐懼來源的三巨頭運作方式,來檢討二○二二年的世界疫情與戰爭等報道,政治、法律和媒體的操作痕跡,不也是歷歷在目?人們今後是否也要重新檢視:每天收到的資訊,是不是假消息?有沒有被有心人士所操控?
無論如何,在二○二二歲末,在人類仍須面對病毒不斷演化的威脅,世界經濟發展及國際局勢依舊不甚樂觀中,我們除了要仔細過濾各種信息,慎思明辨上述可能引發恐懼的假消息,以保持內心平靜與理性。在年關歲末,彼此互道一聲:平安喜樂,又一年!
周祝瑛(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