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碟菜的練成
種菜已是諸般農活中最輕可的勞作了,淋菜雖然辛苦,但每天看到菜畦越來越充盈,心中的喜悅和滿足是難以言詮的。
南番順地區本土種植的葉菜種類並不多,大致數來,有菜芯、白菜、芥菜、生菜、菠菜、蕹菜、西洋菜、椰菜、茼蒿等等。沒有溫室大棚控制生長溫度的年代,氣候對葉菜的生長有很大影響,就是所謂季節性蔬菜,只有菜芯是一年四季都有種植的。菜芯的甜度相對較高,溫度高就容易腐爛,所以夏季種菜芯就會選擇長葉的品種,菜葉呈長圓形;秋冬季才會種能長出長長菜芯的尖葉品種,秋冬日夜溫差大,糖份容易形成,菜芯才會甜美。菜芯會在剛抽出花苔時被割採,若等到開出黃黃的菜花,菜梗就已經變老了。割採菜芯時會留下三四片老葉,因為已採收,所以菜地不會再有淋水施肥,但稍過兩三天,葉腋會再抽出小小的葉芽,很有原始的生機。它們本來是“下欄”,農民本着不浪費的精神把它留為己食,種植場同樣是本着物盡其用的精神將之投放到市場中,反倒成為現在街市菜檔裡最好賣的菜。
亦只有南番順的原居民才會把現時人們熟悉的空心菜喚作蕹菜,或者通心菜。蕹菜原本是夏天專屬,現在冬天也常見了,但在我主觀而言,當然是不好吃的了。蕹菜分為水旱兩大類,水生的一定是白梗的,旱生的白蕹長得慢,又老又粗只配餵豬了。旱生的青蕹又分粗梗和幼梗,粗梗的青蕹洗淨摘成短度,拍扁幾瓣蒜粒、放油鑊爆香才放入一勺水,待水煮滾了放蕹菜一拖就熟。
幼梗的青蕹就不用說了,拿蒜頭豆豉放碗裡,用文武刀的刀頭錘成蒜泥,再切兩隻指天椒粒,放油鑊爆至油花四濺時,一下子倒進去,拿長長的廚筷攪動鑊裡的蕹菜均勻受熱,直至菜身軟下來後才調味。後來,港式大牌檔以腐乳代替了豆豉、把易炒燶的葉去掉,完成了傳統的創新。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