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傾斜 扶持綠色產業
環保展昨開幕,目標助力企業向綠色轉型發展,擴展環保業務,共同推進“碳中和”及“零排放”目標。電動車、環保餐具是主題之一,廣受大眾認同支持,但推動過程中存在的痛點尚待解決。
如“限塑”漸成社會主流價值,環保局爭取二四年禁發泡膠托盤、一次性膠杯、膠碟;明年起將禁止進口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刀、叉、匙羹,獲業界認同和社會支持。
反而推動多年的電動車,始終未能普及。環保出行無疑乃全球趨勢,加上在油價不斷攀升、政府推出減稅等誘因下,電動車成為新時代寵兒。目前全澳有三千三百輛電動車,數量雖不算多,但近年持續有增長。但多數駕駛人士追求方便,充電樁數量不足,“要周圍搵位叉電”,是窒礙居民轉用電動車的原因之一,加之充電費較鄰近地區高,為電動車普及進程增添不小阻礙。
國家把電動車納入發展藍圖,對企業提供優惠政策,鼓勵研發及生產充電樁。香港前年推出“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推動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今年延長計劃及額外注資十五億港元。澳門方面,近日有多位議員在施政辯論上關注電動車充電收費、快充數量不均、私樓車位安裝充電樁困難等問題,正是居民對使用電動車猶豫不決的原因。
永續發展是全社會的目標,電動車無疑是一大趨勢,但也只是其中一個議題。內地將於二○三○年前力爭實現碳達峰,二○六○年前爭取實現碳中和。澳門雖緊隨國家減排方針,但減排不應只靠會展與商貿的拉動,要實現綠色經濟,也非單靠促進貿易和招商引資便可增添新動能,還須研究完善法律法規及配套,從政府、社會、企業和個人方面做好準備,以迎接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契機。
從電動車的普及可知微見著,綠色經濟的各項產業尚待發展時,宜透過政策傾斜,以資助補貼、技術支援等方式創造誘因,為新興產業孕育肥沃土壤,扶持產業發展。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