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優化街市管理引客
市政署早前就四座街市綜合管理服務公開招標,除了過去街市清潔、保安服務,是次招標外判還包括街市日常運作管理、設施維護,以及攤販營運記錄等。由於涉及行業營運、容易摻雜利益與公平等問題,街市綜合外判管理和人員執法尺度,引起社會和行業的關注。
《公共街市管理制度》今年生效以來,街市日常巡查、紀錄、執法工作量大增,所有工作均由公務人員負責,除了人手不敷應用,資源運用也不合理。多年來政府不少工作、服務透過外判讓社會享受到更長時間、更靈活的服務模式,也盡可能節省公帑。
但有別於公園、活動中心、圖書館等場所管理,街市除了是重要的民生設施、維護食品安全的場所,也是行業營運“做生意”、居民消費的場所。日常運作中,尤其執法部分,哪些交由外判公司處理,哪些會先由管理人員發現、記錄,一些使用和買賣爭拗問題如何及時處理,會否出現不當甚至不公的問題,成為眾多經營者的疑問。
近年政府透過修法,放寬鮮活食品在街市外售賣,加強街市管理、增加鮮活食品經營的競爭,同時重建多座傳統街市,改善設施環境,優化居民的購物體驗。但傳統街市因超市、鮮活食品店林立,居民生活和消費模式轉變,人流明顯不及過去暢旺。但要將街市“改頭換面”活化為集新舊元素的購物中心,甚至區內“打卡”新熱點,無論軟、硬件均有困難。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昨回應議員口頭質詢時坦言,傳統街市已日漸式微。政府將啟動重整街市工程項目,包括正在開展的紅街市、氹仔街市維護及優化工程。明年還將開展雀仔園街市整治工程,先以雀仔園街市作試點,引入“乾濕分離”設計,給居民更加清潔的購物環境。同時,擬透過街市空置攤位的重置佈局、重新分配,切實為街市注入新活力。
社會期望透過上述革新,找準未來街市服務的定位和方向,吸引更多消費者,讓社區有更好的環境、顧客有更佳的體驗,為傳統街市難以可持續發展破局。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