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 · 聖樂:雙重性的震撼
——聆聽嚶鳴合唱團音樂會有感
十一月二十七日晚,嚶鳴合唱團成立二十五周年暨紀念白禮士誕辰一百五十周年音樂會在玫瑰堂揭開帷幕。《詩經·小雅》言:“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以鳥相和鳴喻朋友間同氣相求,由名稱可知嚶鳴合唱團以樂會友之宗旨所在。
此次音樂會的曲目考量精細,囊括了古今中外諸多作曲家的作品。不僅有十九世紀意大利聖樂作家白禮士創作的聖樂,也有巴洛克時期的J.S.巴赫和阿雷格里、浪漫時期的孟德爾頌,以及近代美國作曲家Richard Rodgers的作品,還有澳門本土音樂家林平良的作品。
合唱團首先演唱的是白禮士的三首經典作品:《真言》、《請看天使神糧》、《宗座彌散曲》。這些作品展示了白禮士聖樂創作的精華與神韻,表現了創作者對天主由衷的頌讚。而嚶鳴合唱團的歌唱不僅唱出了對天主的虔誠,也唱出了對白禮士的感恩和懷念。在合唱團如春風化雨般諧和又協調的歌聲中,聽者亦能被曲中博愛之胸懷所感染,靈魂似乎也逐漸被滋潤。
音樂會的另一個亮點是以無伴奏形式演繹阿雷格里於一六三〇年創作的《求主垂憐》。嚶鳴合唱團在歌唱和語言兩方面都很好地表現出了這首聖樂的時代特徵和風格,同時也呈現了合唱的豐富色彩,以及具有交響性的織體特徵。長達十三分鐘的歌唱中,不僅充分展示出各個聲部、不同聲區和各種音色的豐富多樣,又在整體上保持了音樂的協調和風格的統一,令人耳目一新。
其他聖樂作品的演唱也都可圈可點,尤其是林平良創作的《天神之糧》。類似祈禱的歌詞在渾厚柔潤的歌聲中散發着溫度和暖意,演唱飽含深情,聽來身心舒暢,全場聽眾毫不吝惜地獻上掌聲。
音樂會雖已結束,天籟之餘音猶縈繞在耳邊,震撼之餘波仍撞擊着心間。
張孟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