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為何是她?
現年已八十二歲高齡的法國女作家安妮 · 埃爾諾獲得二○二二年諾貝爾文學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未揭曉之前,一些海內外網站紛紛預測,同為法國人的作家,米歇爾 · 維勒貝克問鼎機會最大,亦有預測中國四位作家(殘雪、余華、閻年科、西西)也極有機會。
當地時間十月六日十三時,瑞典學院宣佈:將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予安妮 · 埃爾諾,頒獎詞這樣寫道:“她以勇氣、敏銳的洞察力,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制。”
安妮 · 埃爾諾一九四○年生於法國濱海塞納省的利勒博納,並在諾曼第的小城伊沃托度過童年。她的父母親靠經營一家咖啡雜貨店維持生計,儘管經濟拮据,但她的母親很有頭腦,對她的教育毫不吝嗇,送她去私立學校接受教育,盼她長大後能出人頭地。在法國魯昂大學、波爾多大學畢業,她成了一名中學老師,繼而任教於法國遠程教育中心,這些教育歷練為她後來從事寫作打下了基礎。
自一九七四年開始寫作,她的首部作品《空衣櫃》問世。至今,她創作了約十五部作品,許多作品獲得不少獎項,小說《位置》、《一個女人》的銷量分別高達五十萬和四十五萬冊,由此可見她在法國文壇的地位。
然而,她的作品多為自傳體,透過講述為人女、為人妻的情感經歷,記錄法國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況,對社會的陰暗面進行無情的鞭撻,包括難民、失業、墮胎、婚外情等,尤其社會對婦女的墮胎不公。即使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世俗化的法國,她的作品受到不少批評,甚至人身攻擊。由《一個女人》到《一個男人》,再到《悠悠歲月》,人們不難看到,她字裡行間所表達的心聲、吶喊。
基於她的作品風格,及寫作時代背景,儘管人民文學出版社翻譯出版了她的《悠悠歲月》,可是許多中國讀者對她仍比較陌生,以至於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驚訝為何是她?在我看來,實屬正常不過。誠如頒獎詞所述,之所以能獲得瑞典學院全體評委的青睞,是因為她的勇氣、她的洞察力,她的作品無疑給出了答案。
眾所周知,失業、難民、墮胎是西方世界的難題。安妮 · 埃爾諾的作品敢觸及這些敏感話題是要付出極大勇氣的,當然亦離不開她的人生經歷。如果把她的作品與不久前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撤銷“羅訴韋德案”聯繫起來,顯而易見,婦女墮胎一直成為美國政治、社會,乃至民主、共和兩黨的一個焦點難題。
相對於教育權、就業權、男女同工同酬權的獲得,西方女性追求生育自由權更為艱難。由墮胎問題衍生了選擇權派和生命權派的對抗,恐怕還會繼續下去,面對美國社會的現實,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平等”面紗顯得是多麼的虛偽。
綜上所述,安妮 · 埃爾諾成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是當之無愧的。
亦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