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1月13日
第C06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女性的身體頌詩

《我身體裡的人造星星》 作 者:希內德 · 格利森 譯 者:盧一欣 出 版 社:廣西師範大學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女性的身體頌詩

推翻“羅訴韋德案”的歷史性時刻,世界各地都引起了強烈反響,《我身體裡的人造星星》同時成為了熱門圖書。在愛爾蘭——《我身體裡的人造星星》作者希內德 · 格利森所處的國家,美國所發生的事情勾起了那裡很多人的“恐怖”回憶,那些因不能墮胎而失去生命的年輕女性。薩維塔 · 哈拉帕納瓦是其中一位,二〇一二年十月,三十一歲的她懷孕十七個星期,出現不明疼痛後隔日早晨羊水破裂,她的流產不可避免,便向醫院提出墮胎請求,但醫院表示“不可以”,因為超聲波顯示她肚子裡的孩子“雖活不下去,但仍有心跳”,再加上薩維塔身體狀況良好,認為生孩子並不存在生命危險,醫院不斷強調他們“依法行事”。最後薩維塔死於感染性流產併發症,腹中的嬰兒亦早已夭折。“她的死十分殘忍,也是可以預防的。這也是一個轉折點,改變許多過去不考慮支持妊娠自主選擇權的人的想法。它引發了抗議活動,激勵數千人推動憲法改革。二〇一八年,薩維塔的名字掛在每個人的嘴邊,她的父母力勸全國公民投贊成票。”

格利森在此書還犀利指出:“這個國家可以並且確實反對一個家庭 / 一名婦女 / 一個女孩所認為的最符合她們利益的事情。一個已出生的女孩擁有的權利還不及一個未出生的胚胎。”她反覆詰問:“為什麼女性在諸多不得已(被強姦、受身體情況所限、意外懷孕)的情況下,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任何發言權?胚胎(不是嬰兒)的權利為什麼一定大過一個女性的權利?”

《我身體裡的人造星星》不僅僅關乎女性的墮胎權,也不僅僅關於女性,格利森在書中像拆解俄羅斯套娃一樣細緻地拆解女性的身體,從頭髮、血液、臉龐再到子宮,但細讀會發現它更像是在講述一個人的生命如何能夠多次得救並活得精彩。

格利森是愛爾蘭著名的作家、記者,她書寫身體、書寫疼痛,很大原因是她一直在經歷這些。她少女時代就患上單關節炎,十三到十七歲經常住院、臥床不起或者接受髖關節手術。到了二十八歲,又被診斷出罕見白血病,她看着母親的臉說:“我不會死的,我要寫一本書。”

三十多歲,格利森決定懷孕生子,除了要承受的心理、生理上的變化,身處天主教國家愛爾蘭的她還看到,在這樣一個國度,女性的身體往往被高度政治化。她展示着自己身體上無數的傷口,那些來自手術的、生產的、生活的、文化的,同時也告訴我們——傷口並不沉默,“傷口釋出自己的光”。她把自己身體裡的金屬稱為“人造星星”,將身體上的傷疤稱為“地圖”。

這本書既像是一部個人回憶錄,是與疾病共生的成長史,同時又有着無數美麗的外延,她談論歷史與藝術,談論性別也談論個體普遍性,在醫院裡,在手術台上,在將一切打碎抹平的病痛面前,人被還原成肉體,甚至還原成器官與器官的組合。“女性的身體是一個戰場,這本書就是證據”。

身為女性,我或者我們,無法不對此中細數的性別痛楚感同身受。她以手術刀般的筆觸呈現身體在女性生命經驗中的意義,同時對女孩們說:“你的女孩本質,是那種不公平成為一件持續存在的事。人們會根據你的外表,你的身材和臉蛋,你佔據的空間以及你是否會掐滅和忍耐一些事情,來掂量你。”“如果你不想改變就不要改變,但改變是一次躍入光明的飛躍。”

她說:“不要擔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預設你的四周都是好人,除非確實沒有。若果真如此,你就做那個好人。”

花非花

2022-11-13 花非花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6846.html 1 女性的身體頌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