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接管理調為“5+3”
官方:省約三成隔離資源
【本報駐北京記者王維十二日電】針對二十條防控措施優化調整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召開的發佈會上,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解釋說,一是密切接觸者的管理措施,由原來的“7+3”即七天集中隔離和三天居家健康監測,改成了“5+3”,即五天集中隔離和三天居家隔離。
“這兩天可以省出約三成的集中隔離資源。”對於調整的原因,常繼樂指出,因為奧密克戎的最長潛伏期是八天,所以採用 “5+3”。
不再判定次密接
二是密接的密接不判定了。常繼樂解釋說,評估發現,次密接的陽性檢出率很低,大概是三點一/十萬,也就是十萬個人裡面有三個人。通過及時判定並且管控密切接觸者,能夠降低次密接的陽性率。根據這個情況,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節約很多服務保障的資源。我們出台公共政策,就要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取消中風險判定
三是取消中風險區的判定。比如,原來叫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在第八版的時候叫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區,第九版就統一成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區。經過第九版的實踐應用以及七、八月份的評估,發現中風險區的陽性檢出率為三/十萬,次密接是三點一/十萬。我們覺得有風險,但是不大。同時,中風險區劃了以後,管控的人員比較多,也消耗防疫人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決定取消中風險區。
“再比如,高風險區外溢人員,原來是七天集中隔離,現在調成七天居家隔離。另外,閉環管理作業的高風險人員,從原來的七天集中隔離或者居家隔離七天,改成五天居家健康監測,這也是經過實踐和評估以後有了調整。” 常繼樂解釋,這次發現,在閉環管理的高風險人員,如果嚴格執行閉環管理措施,他的陽性感染率很低,只有一點六/十萬,比中風險和次密的還要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覺得可以調整成五天居家健康監測。
常繼樂表示,這些調整要求我們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學、更規範、更快速地開展防控,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要管住,該落實的落到實處,該取消的也堅決取消,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