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回復投資者信心
受地緣政治和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影響,跨國公司國際直接投資正面臨諸多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民粹主義和去全球化復燃,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對世界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中美貿易戰和最近的俄烏戰爭進一步加劇了國際直接投資面對的困境,令跨國公司在某些地區的經營陷入僵局。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跨國公司的經營者的信心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加之跨國公司本身結構的繁複,其國際範圍內的公司治理正面臨着嚴峻考驗,使其成為當今延續跨國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因素。
跨國公司(MNEs)起源於工業革命之前殖民時期的海上貿易。 成立於一六○二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國企業。 由於跨國公司的經營和管理跨越兩個或多個國家,所以又被稱為跨國企業(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firms)、超國家企業(supernational enterprises)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s)。
跨國公司是貿易全球化的象徵。近幾個世紀以來,跨國公司相繼在歐美、日韓和中國興起。直到20世紀50年代日本公司開始全球化之前,歐美跨國公司一直主導着全球市場。 在接下來的70和80年代,許多韓國公司亦開始擴大其全球影響力。於二○○○年後,來自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的跨國公司的出現,以資訊化為主導的新工業革命縮小了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之間的差距,從而加劇了它們之間的競爭。這些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經濟、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開發的主要動力,在全球經濟和技術革命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跨國公司也曾捲入金融欺詐和公司治理醜聞。如美國安然(Enron)公司涉及財務造假,英國石油公司(BP)的漏油事件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些治理醜聞不僅對公司聲譽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還給當地東道國造成經濟或環境的損失,並最終阻礙全球化的進程。由於跨國公司本身結構的繁複以及公司在海外經營的複雜性和重要性,公司治理是許多跨國公司所面臨的主要挑戰。與本土企業相比,跨國企業的文化、股東結構和員工更加多樣化。其機構在多個層次上相互嵌套和同構。面臨着截然不同的制度和文化,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以及存在更嚴重的資訊不對稱,使得跨國企業的治理比一般公司更加複雜。因此,健全的跨國企業治理對跨國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籠罩的當今世界,其正面臨着二戰以來從未有過的重大變革。增強公司治理能力乃公司生存及長遠發展之最有效的自身免疫及防禦。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對跨國公司治理能力的嚴峻考驗。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跨國治理模式已成為業界面對的重大挑戰。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會計與金融學講座教授
陳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