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政策 助澳品牌進灣區
疫下創業風不減,文創IP、餐飲、零售等小店遍地開花,有的憑自身特色嶄露頭角,部分更開始形成特色品牌,為小城增添賣點。過去不少創業者瞄準龐大的旅客市場,如今很多都急謀出路,有店舖將客戶目標轉移至本地市場,積極開拓網絡銷售渠道、參加展銷以維持經營,但也有轉型碰壁,面臨收縮危機。
《中國消費市場十大趨勢》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消費者看重品質且理性消費,令具性價比、高創新力的小眾品牌成功跑出,小眾品牌更涉及不同領域,如電子產品、潮流服飾、輕食飲品等,同時,在零售渠道升級、擁抱數字化、大數據的催化下,小眾化品牌開始備受追捧。小眾品牌在內地發展如火如荼,若能把握內地消費市場機遇,將有助本澳品牌擴大市場,並加速發展。
談及本澳品牌,餅食手信廣為人知。其實經多年培育,澳門製造、澳門品牌早已遍佈中醫藥、餐飲、珠寶、文創、成衣類別等領域,並在政商界聯手推動“M嘜”認證計劃下,為澳門製造的品牌背書,有助從不同層面提升澳門品牌認受性。但要廣泛普及本澳品牌、做大做強,還面臨重重制約。除知名度有待提高,生產成本高、物流不便、與內地標準對接困難等,尤其現時內地消費者普遍習慣網購、直播下單,要迎合內地消費者習慣和喜好,企業還需要逐步理順各個環節。
經過疫情洗禮,能生存下來的小店、品牌,不少經過重塑和調整,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為鞏固澳門“一中心”定位同時邁向經濟多元,做好澳門品牌文章,對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
未來可借助團隊遊轉型契機,增加團客對澳門品牌的認知,如持續在旅遊產品加入澳門品牌與澳門製造元素,甚至參與製作相關產品;另外,政府宜助業界利用好深合區政策和優勢,特別是利用好內地資源、政策優惠、營商環境,以協助更多“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或“澳門設計”產品在深合區落地及成長,藉此進入灣區及更廣闊市場。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