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創 說好澳門故事
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雖然七天假期訪澳客量高開低走,但日均旅客約有二點六萬人次,優於官方預計日均二點萬五人次,旅遊區、度假酒店再現人氣。業界守得雲開,成績喜出望外,不禁令人憧憬最快本月底恢復的內地居民赴澳旅遊電子簽註及旅行團。
疫情持續將近三年,尤其“六·一八”疫情重創澳門,除拖累經濟復甦,更進一步動搖企業經營信心,復元長路漫漫。單靠政府經援、輸血,現已很難重建社會信心。旅客重臨才是經濟的救命草。如今有政策放寬的利好消息接踵而來,巿場悲觀情緒稍退,紛紛抖擻精神,為迎客做好準備,把握中央惠澳政策契機,向旅客呈現耳目一新的澳門,一掃疫下的頹風。
為更好地迎客,政府及業界積極在旅遊產品、路線設計上增添新元素,尤其針對年輕客群的崛起,研究推出客製化的旅遊產品。年輕旅客來澳,多數追求食、玩、買,但同樣是“買”,跟過去瘋狂掃貨、不貴不買的“大豪客”、“血拼團”大不同,現在的年輕客群更嚮往休閒漫步,尋找網紅風景點“打卡”。因此,客製化旅遊產品正投其所好。除聚焦零售、餐飲等行業開拓新元素,亦應鼓勵其他依附旅遊業生存的行業如文創等,創新產品及服務,為旅客帶來更多不同的體驗。
疫前本澳每年接待旅客近四千萬人次,文創產業於旅遊發展而言似是錦上添花。但疫下客量縮水,尚未“發圍”的文創產業更是奄奄一息,不少人已損手離場,也有部分不斷轉型求變、減負前行,冀度過難關。
隨着近年旅客結構及出行模式有變,設計旅遊路線及產品上,應發掘更多可靈活呈現本土特色的元素。如加入文創藝術元素,推出文創工作坊,讓有興趣的旅客體驗,既可延長旅客留澳時間,豐富玩樂行程,增加遊澳投入感;文創者又可為自己的創作站台,讓文創不再只是一件商品,透過互動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加深旅客對澳門的認識,也是說好澳門故事的一種體現。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