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是“冚唪呤”
商務印書館出版,歐陽覺亞、周無忌、饒秉才編著的《廣州話俗語詞典》,有“冚唪呤”條目。我是地道廣州語區的人,看那三個字竟不知所云,不過,在條目中加上漢語拼音字“hem bang lang”,三字全部第六聲。之後解釋為:統統、全部、一切。愚見認為,既是“統統、全部、一切”,與其用“冚”,毋寧用一個“咸”字,則音近義貼矣,至於“唪呤”為何物?待教諸高明。
咸有普遍、全面的意思,《國語 · 魯語上》〈曹劌問戰〉,有“小賜不咸,獨恭不優。不咸,民不歸也;不優,神弗福也。”這是說到君上賜與庶民,這小惠既不普遍、全面,人民就不會歸附。
說過“冚唪呤”,且說“一切”。《戰國策 · 秦策五》,有〈
濮陽人呂不韋章〉,其中句云:“說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貴千萬歲,其寧於太山四維,必無危亡之患矣。”這是呂不韋欲擁立秦國入趙為質的公子為君主,以牟取暴利。呂不韋這句話是說:“小人倒有一權宜之計,可令閣下富貴萬年且穩如泰山,絕無後顧之憂。”呂不韋說的“一切”就不是“冚唪呤”,而是“權宜;臨時”。鮑彪注曰:“一切,權宜也。”
《淮南子 · 泰族》:“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綱紀、治之儀表也。今商鞅之啟塞、申子之三符、韓非之〈孤憤〉、張儀、蘇秦之縱橫,皆掇取之權、一切之術也,非治之大本、事之恆常、可博聞而世傳者也。”
〈泰族〉這段話是說:五帝三王的主張是統治天下的綱領,治理國家的法則。商鞅的開啟、閉塞之術,申不害的三符驗之舉,韓非子的〈孤憤〉法治之術,張儀、蘇秦的縱橫之術,都是拾取的權變之法、權宜之術,並非治國的根本要領,不是事物固定不變的準則,不是傳世的做法。可見“一切之術”,不作“冚唪呤”解。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