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0月06日
第B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榕樹頭)霧裡看花

霧裡看花

六月十八日爆發的那一波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收緊。全民抗疫,這種限制我完全接受,明白只要大家配合,不方便的日子始終會過去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到疫情受控,開始准許居民到公園、泳池以及離島的步行徑活動時,我像冬眠多時的動物一樣,喜滋滋地駕車到路環,找一處僻靜處泊好車,走出車外伸展手腳,山嵐海氣,空氣無比清新。

這時候,鳥聲四起,屏息細聽,但分辨不出是哪種鳥在叫,不過肯定是鳥兒與同伴正在溝通。牠們雖然各自呼朋喚友,卻拼湊成一曲自然和諧之音,這些發自大自然的聲音大概就是莊子所稱的天籟吧?忽然覺得,作為路人甲路人乙,偶遇這陣鳥語,感覺悅耳便已足夠了,何必一定要弄清楚那陣鳥語是出自“白頭翁”還是“畫眉”呢?

現實中,有些東西往往模模糊糊才是最好的,將它弄清楚反而失去了美感。我曾經試過,在一個初冬的日子到大炮台,那日早上霧大,白茫茫的一片,只有松山和個別高廈露出頂部,大部分屋宇都籠罩在濃霧之下,這是澳門嗎?腦海即時浮現霧裡看花那句成語來。

中秋賞月時,我無法對孩子再講嫦娥奔月的故事了,因為近來電視經常報道美國登月火箭發射的新聞,也報道中國月球車採泥的分析結果。如何敢排除科學,硬將嫦娥安插到滿是坑洞、荒涼的月球?在對滿天星斗不甚了解的古代,高懸夜空的明月,曾經引發許多美麗的遐想。李商隱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稼軒望着明月問道:“飛鏡無根誰懸?姮娥不嫁誰留?”“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浮沉?”今日的明月,嫦娥、玉兔等傳說漸漸失去了依託,只留下甜膩膩的月餅。

公 榮

2022-10-06 公 榮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19416.html 1 (榕樹頭)霧裡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