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英女王不是勵志人物?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棺柩先放國會西敏廳供民眾瞻仰,再移送西敏寺舉行喪禮。
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獨遊英倫,也到過西敏寺。很記得乘巴士前往途中,鬧了個笑話。那時候還沒有谷歌地圖,路在口邊,我上車之後同司機說,我想到西敏寺,請他到時提醒我落車。和司機講了三四遍,他完全不知道我要到什麼地方。到後來,我不斷解釋,他才恍然大悟,糾正了我的發音,Westminster Abbey中第二個字的發音,重音在第一音節,音非常高(廣東話“丫頭”的丫去N音),第二音節低而輕(音“比”)。
入西敏寺逛了一圈,才知它其實是個陵墓屬性的教堂。所有英國的偉大人物,例如牛頓、達爾文、狄更斯、邱吉爾都安葬於此。(霍金也在西敏寺安息。)
瀏覽過那些名人墓碑之後,有一個雕像吸引我的眼球,雕像人物的名字如今忘記了,很記得那是紀念和歌頌英國一名佔領印度的將領,巨細無遺地記述他的戰功。當時也就明白,西敏寺也是紀念英國殖民統治輝煌功績的地方。
我後來去了溫莎堡,才真正了解印度在英國殖民時代的位置,堡內有很多鑽石珠寶展品,來自印度。英女王王冠上的那顆當時是世界最大的一百○八卡鑽石“光之山”,也來自印度。由東印度公司掠奪,再安排鑽石主人,一名十三歲錫克王子“送給”英女王。
二○○九年,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甘地的曾孫,曾呼籲英國把“光之山”鑽石歸還印度,英國當然充耳不聞。
英國對印度的二百年殖民統治,給她帶來無盡災難。女王逝世前幾小時,印度總理莫迪把首都德里“國王大道”易名為“責任大道”,以示與英殖切割。
英女王在位七十年,見證大英帝國一路走衰,王室家庭醜聞不斷。她一直沉着應付,戰至最後一刻(死前兩天仍盛裝接見反王室的新首相特拉斯),誰說她不是個值得學習的勵志人物?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