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輪消費卡電消優惠紓民困助經濟
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經濟,澳門以旅遊服務業為主要產業,所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在新冠疫情反覆、通關受阻及旅客卻步的情況下,提振內部消費,是維持中小企業經營、保住居民就業的其中主要手段。
提振內需,居民商戶皆受惠
據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的新聞資料顯示,特區政府自二○二○年至今先後推出多輪促消費計劃,包括兩輪“消費補貼計劃”、“電子消費優惠計劃”,以及“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計劃”。
透過上述計劃,分別向市場投入了五十一點六億元、五十二點八億元及卅九點八億元,合共超過一百四十四億元。當中,約九十三點五億元的政府投入款項流向中小企,佔政府總投入款項約六成半。不同行業均有不同程度受惠,有效支撐着不同行業的中小微企生存下去,同時亦減輕居民在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的生活壓力。
拉動消費救市,保打工仔飯碗
最早的消費補貼計劃,以單一的消費卡形式推出,是一種新的嘗試。到後來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為居民提供了消費卡和移動支付兩種選擇,並創設啓動金和立減額兩個額度,提高了消費額之餘,更鼓勵參與的支付平台提供優惠。
各計劃推行期間,金融機構及商戶亦透過加推優惠活動,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發揮拉動作用。
這些數僅反映政府、巿民和相關支付平台的投入,還未計算這些投入所產生的乘數效應,例如,有關消費令企業增加原材料、設備等採購,僱員拿到薪金後所產生的消費等等。可以說,如果沒有多輪的消費補貼、優惠計劃,今天的失業率可能會更加高企。
物價處穩定水平,政府仍需繼續監管
至於有意見指出,消費補貼和電子優惠推高物價,個人認為應科學客觀對待這個問題。誠言,在巿場上投入資金是有可能推高通脹的。然而,實際上會否發生還要看其他因素。在遊客銳減、企業經營困難、失業率高的情況下,雖然政府向巿場投入了資金,但整體消費還是遠低於疫情前的水平。
統計數據顯示,二○二○年至今,物價水平總體保持平穩。二○二○年全年通脹率為百分之○點八一,二○二一年則為百分之○點○三,二○二二年首八個月通脹率為百分之一點一一。這些數字反映,疫情後的通脹率都低於疫情前。的確,某些貨品的價格近一年來有較高升幅,例如,汽油、石油氣等,但眾所周知,這是受到戰爭等因素所影響;另一些貨品則是受到運輸費用增加或季節性因素的影響。
雖然澳門是自由經濟社會,物價由巿場供需決定,但看到政府沒有放鬆對巿場的監管。疫情以來,加強了巡查及監察,對不規則行為及時予以警告或處罰。另一方面,對與民生、抗疫有密切關係的貨品,更努力動員各方面確保供應穩定。
為減輕疫情對居民帶來的財政及生活壓力,特區政府將推出生活補貼計劃,政府部門必需持續加強監管,保持物價穩定,打擊違規行為,讓這項惠民措施發揮最大效益,幫助廣大居民度過難關。
周 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