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9月27日
第B16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閱世遺情 —— 濠江風物建築繪畫展序

澳門南灣景色 原作:華納 · 瓦南,繪畫:湯瑪斯 · 阿羅姆

玫瑰堂 喬治 · 史密羅夫

澳門玫瑰堂前路邊食檔 奧古士丁 · 博爾傑

板樟堂之夜(玫瑰堂) 黎 鷹

閱世遺情 —— 濠江風物建築繪畫展序

一八三八年,法國畫家奧古士丁 · 博爾傑(Auguste Borget)到南中國旅遊,在澳門逗留近八個月,及後將華南之行的創作匯為《中國和中國人》出版。他在書中如此形容澳門:“儘管葡萄牙城市的街道也彎彎曲曲,我們仍然無法想像中國居住的那些難以形容的迷宮式的街巷……這裡的房舍猶如人們的生活一樣,時時變化。昨天看到的小胡同今天變成了大街;昨天你經過時還是大街,今天卻變成了胡同。”

較之規劃嚴整、氣魄宏大、序列清晰的北京,澳門在城防體系、空間佈局、城市輪廓等方面相對混雜,無一符合中國傳統的建城邏輯。然而,博爾傑筆下那個曲徑通幽的澳門舊城,又和貫穿古都北京、恢宏明朗的中軸線殊途同歸,飽經歲月洗禮仍保持完好。於二○○五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中西建築風格兼而有之的歷史城區,亦是澳門百姓引以為傲的文化名片。

對文化瑰寶的珍視,令京澳兩地更為民心相通。自一九九九年澳門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與故宮博物院一直攜手合作,為澳門居民帶來每年一度的視覺盛宴。為進一步加強兩地的文化藝術交流,雙方特意於故宮齋宮展廳共同舉辦“閱世遺情——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物建築繪畫展”。本次展覽精選八十三件以澳門風貌為題的澳門藝術博物館繪畫藏品,旨在呈現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精髓,以及中西文明交匯的文化內涵。

這批創作於十八至廿一世紀、出自外地及澳門藝術名家的匠心之作,涵蓋地圖、版畫、素描、水彩、油畫,從中可見澳門城區佈局基本保持,街道肌理、建築樣式、聚落規模、公共建設卻在數百年間不斷變化。早期於南灣修築的簡陋碼頭和泥灘,漸漸蛻變成規整的堤岸及石板路;沿坡而建的外國商行、政府機關、洋樓大宅櫛比鱗次,使地標式的教堂、防禦設施逐步失去原有的高度優勢;無比開闊的天際線和海平面、行人稀疏的漁村氛圍,被千帆競發、生機勃勃的商埠氣息取而代之;原來植披密佈的山野風光,慢慢過渡成高密度但層次豐富的都市景致。在貫徹“如畫”的美學追求之時,展覽中的一些西方風景畫,或多或少反映了這些景觀中隱含的政治、經濟、軍事情況的微妙變化,記錄了城市化的進程和現代化的痕跡,折射出澳門的歷史發展與風雲變幻。

澳門歷史城區並非孤立的靜物,而是有機的整體,穿插其中的歷史建築、教堂廟宇、廣場前地、圍裡街巷,猶如點、線、面彼此交織,構成一個人們得以交會、連繫、產生歸屬感的場域,亦為個體與集體的“記憶所繫之處”。倘若凝神端詳,不難發現寄寓其中的生活不曾停止滋長。以玫瑰堂及板樟堂前地為例,同一片區域,十九世紀法國畫家博爾傑捕捉了教堂前的路邊食檔的生猛熱鬧,宗教場所的神聖和民以食為天的世俗,在澳門並不相悖;二十世紀的俄國畫家喬治 · 史密羅夫(George Smirnoff),則以行人、三輪車伕、挑擔小販等元素,呈現汲汲營營與悠閒舒適並存的城市氛圍;土生土長的澳門畫家黎鷹,筆墨淋漓地描繪出二十一世紀的板樟堂前地,典雅的西洋建築、波浪造型的碎石路與商店霓虹互相輝映,洋溢唯美浪漫又活力四射的現代氣息。

如今通訊、交通便捷,往昔重洋遠隔、山川橫亙的地域距離,被科技瞬間壓縮或抹除;衛星定位、智慧地圖的普及,使人們對空間的掌控,不再像博爾傑那樣被動。有別於當代旅遊宣傳品中那個符號化、誘人按圖索驥的澳門形象,本次展覽作品的時間橫跨三個世紀,既有儼如信史的客觀影像,也不乏強調異國風情、加添創作者主觀想像的外銷畫或旅遊書籍插畫。展覽集中呈現了古今中外藝術家對澳門景色的不同理解,借着纖毫畢現的紀實描繪,或大膽新穎的藝術想像,引領觀眾重新審視空間的發現、重塑與再現的過程。

風景畫的迷人之處,不限於眩目的色彩、光影、構圖、景深效果等視覺衝擊,亦因其觀點之多樣—如何觀看、詮釋風景,乃至超以象外,創造心中理想的景致和臆想的疆域。多元表述必根植於寬厚之內涵,城市形象的多樣,映照出澳門相容並蓄的格局和視野。尤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快速融合的當下,這些風格迥異的風景畫作,不禁讓人浮想澳門這個尺寸之地未來的無限可能。

齋宮原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禮以前的齋戒之所,“閱世遺情”展覽有幸在如此誠肅敬天的特殊空間舉行,別具意義。“築”與“居”本為一體,在回顧城市變遷、強化家園認同以外,展覽亦為參觀者提供了反思的契機——對山川形勝、世遺古建、人情風貌的珍愛,關乎“人如何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此一終極詰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無論是幾世紀以來得風氣之先的開放性,不斷填海造陸、又延續敬畏天地的民間信仰,和而不同、敦厚曠達的城市倫理,乃至與廟宇清涼境界比鄰的人間煙火,澳門這個孤懸海表的彈丸之地,早已作出了深具普世價值的卓越示範。惟願觀眾在閱覽這些變與不變的濠江風物之際,能借此找到積極正向的處世答案。

袁紹珊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

閱世遺情——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物建築繪畫展

主 辦:故宮博物院

澳門文化局

澳門藝術博物館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齋宮展廳

展覽日期:九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六日

2022-09-27 袁紹珊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17702.html 1 閱世遺情 —— 濠江風物建築繪畫展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