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9月25日
第C08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從石排灣的飛機說起

從石排灣的飛機說起

田中泓

正如上期文章提到,上世紀三十及四十年代,曾有航空公司經營來往港澳的飛機航線,使澳門在航空事業上能連接國際。

一九六一年,澳門航空運輸公司創辦人之一“羅保”的兒子,從意大利引進五座位的水上飛機,每日四個航班往來澳門外港與香港啟德機場。然而,由於澳門地域窄小,適合作為飛機升降場所的地點不多,因此,早期的飛機都是採用水陸兩用飛機,而水上機場設於新口岸海面。

這樣的航空模式限制了澳門航空業的發展。六十年代,澳葡政府開始提出填海建造機場的構想,但由於經濟與政治原因,這一構想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才真正實施(見圖)。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澳門國際機場正式動工,機場採用人工填海方式興建,是繼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之後,全球第二個、大中華地區第一個完全由填海造陸而建成的人工島機場。建造機場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完成,澳門國際機場於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八日舉行啟用慶典活動,並於十一月九日開始商業飛行。自國際機場啟用,葡萄牙航空曾有里斯本飛澳門的航班。由於客源不足和經營問題,葡萄牙航空於一九九八年底停飛澳門至里斯本航線。自此之後,澳門與歐洲之間唯一一條較直接的航空客運航線中斷,澳門國際機場航線都以台灣、東南亞、東亞和中國內地為主。

除了飛機,自一九九○年,亞太航空開始營運港澳之間的直升機航線,二○二○年二月五日,受二○一九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澳門往返港深直升機停飛。二○二○年八至九月,配合澳門政府推出心出發 · 遊澳門,推出空中遊覽澳門路線。

關於空中旅遊,八十年代在填海區,曾有小型飛機公司載遊客在澳門上空遊覽,吸引一批本澳的攝影愛好者乘坐拍攝,在難以鳥瞰澳門的時代及大規模城市發展之前,留下了一批寧靜小城的航拍照片。

說回石排灣公園的“沙路士號”飛機,一九八七年二月飛抵澳門成功降落在路環石排灣聯生填海區,逗留澳門數天後返航。但是當飛過雲南省時遭到意外被迫緊急降落,機身損毀。飛機殘骸運回澳門經修理後,送給當時的海島市政廳陳列。(下)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

2022-09-25 田中泓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17360.html 1 從石排灣的飛機說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