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少子化惡化高校“瘦身”
近年來,少子化浪潮席捲台灣,生源減少令高校招生未滿的問題日益凸顯。數據顯示,二○二二學年島內參與大學分發入學的學生數較往年大減一點一萬人,但學校未及時調整招生名額分配,最終導致缺額超過一點四萬個,錄取率亦達百分之九十八點九四,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名校亦招生缺額
在如此高錄取率下,島內高校招生缺額仍創新高,正正反映出少子化對高校招生工作造成的衝擊。相較往年招生缺額多出現在競爭力較弱的私立學校中,如今部分公立學校,甚至頂尖大學也開始招不滿學生。今年五十一所出現招生缺額的高校中,有廿二所是公立院校,其中台灣清華大學等名校亦未能倖免。
公校不減招挨批
針對少子化浪潮下生源不斷減少的情況,島內不少高校都認為“瘦身發展”迫在眉睫。今年“私校退場條例”實施後,本月教育主管部門公佈有七所學校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步入轉型之路。在部分學校負責人看來,學校縮小規模、穩定“瘦身”是必然對策,同時也需要提升教學品質,優化學習環境。也有學者指出,教育部門決定公立學校不減招是錯誤決定,為了高教整體發展,公校勢必也要制定“瘦身計劃”。
台大改招生模式
作為島內龍頭大學,台灣大學已率先作出調整,通過改變招生模式應對少子化衝擊。台大相關負責人介紹,相較於島內普通高校,台大目前將招生重點放在個人申請通道,佔總招生名額的五成,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佔比;參與統一分發入學的名額和比例將進一步下調。
不過有升學輔導專家指出,在少子化趨勢下,招生缺額問題很難解決,這已非辦學好壞,甚至不是專業熱門與否的問題,而是根源上學生數不足。
少子化愈發嚴重
台灣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認為,少子化愈發嚴重。二○二八年前,大學招生如果不改變,缺額只會越來越多。公校要有憂患意識,積極辦學,否則在少子化浪潮下得過且過,也可能面臨招生困境;私校則要想辦法增加教育投資,從辦學面吸引學生,而非把錢都砸在招生廣告上。
(香港廿四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