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之中溫習唐詩
《玉亦萬重——歌中的唐詩之路》幾乎就是李白作品朗讀會!十月二日晚,這場第三十四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的演出,有沈洋唱,有張奕明彈鋼琴,還有本地著名劇場人黃柏豪做旁白。你猜他會講甚麼?除了和內地演出不同而使用的廣東話,我猜想他還會讀讀詩作吧?好奇心促使我上網找答案,才發現這節目在十月二十一日還會回到上海,只是講述人的部分改由王耀慶以普通話演繹。換句話說,澳門站的《玉亦萬重》是很難得也很特別的一個版本,我覺得不單是音樂迷,文學愛好者也值得留意。
說《玉亦萬重》是李白作品朗讀會,理由是預計出現的十七首發想於唐詩的音樂作品中,李白毫無懸念地被東西方音樂家一致喜愛,當中九首作品都與他有關係。難怪被譽為詩仙了,真的是唐詩的頂峰呀。
中國詩詞受國人歡迎很合理,但看《玉亦萬重》的介紹,發現中國文化竟然啟發那麼多外國作曲家、音樂家,倒讓我感到自己才疏學淺,一直未知中國詩歌的強大。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宴陶家亭子》、《春日醉起言志》、《自遣》、《夏日山中》、《子夜吳歌 · 春歌》,好一些我還未曾讀過。因此,能在西樂中重溫中國經典,對我絕對別具滋味。當年,這些詩詞配的是怎樣的音樂現已所知不多,然而,詩與歌、詩詞與音樂,自古以來就有密切關係。一字一句,只要找到方式,就能與人聲、與樂器連在一起,產生更大的共鳴和美的享受。
我曾在音樂的伴奏中朗讀過詩句,也試過以海明威的文章作引,帶出一段配合文字情調的優美琴音。文學與音樂是彼此成就的藝術,好的音樂有它的文學性,精彩的文字有它的旋律。《玉亦萬重》似乎也能說明它們彼此的關係,它將以聲音帶你穿越古今、遊歷中西,暢想於東西方文學與音樂的交流與碰撞中。
陸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