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二舅
早前B站上有一個爆火視頻,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很多人一開始為身殘志堅的二舅感動不已,但也有很多人質疑這段視頻的真實性。那時視頻的作者信誓旦旦地表示,作品裏“每一個字都是真的”,然而沒過多久,就翻車了。
經二舅所在的河北某地查證,二舅的殘疾不是醫療事故,而是因為二舅患上了脊椎灰質炎,且視頻中號稱一直辦不下來的殘疾證,地方政府也表示早已辦理。較真的網友更是逐幀畫面打假,從所謂歷史超過美國的老房子,到給二舅搓背的軍隊首長,以及二舅到底是作者的二舅,還是作者妻子的二舅等等。
真金不怕火煉,但假的不行。事實證明這段視頻有多處虛構,絕非作者聲稱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所以B站下架了這個視頻,隨即《鳳凰周刊》也發了一條“二舅短片涉及內容虛構”的微博,最後央視也下場督促查清相關問題。
其實平心而論,文藝創作很多時候會添枝加葉,移花接木。但是沒有關係,因為打動人心的作品,即使是虛構的,也總能觸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們看電影,會為某個情節傷心落淚;我們看人物紀錄片,也會為人物高尚的品格而心生敬仰。不過,我們很清楚電影和紀錄片的分別,一部電影如果打着紀錄片的幌子,那就必然要經受對事實真假的盤查。
二舅這段視頻拍得好不好?很好很高級,敘事簡潔,過程流暢,旁白冷峻,直到視頻翻車後,也仍然有很多人表示被二舅感動,甚至將其譽為當代版《活着》。真是笑話,二舅視頻豈能跟余華的《活着》相提並論?余華只說故事,不作任何評論。二舅作者卻在視頻結尾處畫蛇添足地端出“第一快樂第二快樂”的毒雞湯,強行輸出他所謂的價值。
真善美,真善美,真之不存,善美將焉附?
楊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