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藝術節困難中揚帆
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以“放歌大灣區 ·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於八月三十一日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行開幕音樂會。正如報道所說:“融合大灣區優質演藝資源和藝術精品”、“對於統籌粵港澳三地文化和旅遊資源、共建共享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具有積極意義。”
音樂會由“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節日樂團”演繹全新交響詩《千里江山》,具劃時代意義。筆者更欣賞的是在疫情如此緊張之時,主辦者與三地樂團衝破重重困難,讓全新作品在舞台上綻放,彰顯可貴的音樂魄力!事實上,原訂於九月一日的第二場演出因疫情被迫取消,讓第一晚的演出更見可貴。首先,作品本身很有時代感,中國音協由余隆牽頭,二十多個樂團會員聯合委約作曲家趙麟全新創作一首六樂章交響詩,作品以故宮博物院典藏、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長卷為創作藍本,“以音樂為‘筆’、舞台為‘卷’”,致敬千年文化瑰寶穿越時空的魅力。七月三十日已在上海夏季音樂節開幕首演,如今又在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亮相,可謂意義非凡。
第二,“大灣區節日樂團”大概是第一次聽到,這也是音樂界的大事。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是內地兩支實力雄厚、經常參與國際演出交流的團隊,香港管弦樂團更是公認亞洲一流的樂團,處於改革中的澳門樂團也佔一席位,是澳門的榮幸。由於作品中放進好些民族樂器,澳門中樂團也被邀演出。大概這個節日樂團、這個模式,成就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一次。
第三,能衝破疫情陰霾,完成節日樂團首演,三地政府與四支樂團在困難面前,展示了音樂力量,尤其灣區音樂的魅力,相信沒有疫情的日子,大灣區音樂交流和文化將會欣欣向榮、一片光明。
□清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