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與澳門
世界語運動先驅黃尊生粵港澳三地穿針引線
在蔡元培居港的兩年四個月中,來往港澳的黃尊生給蔡元培推薦了不少人。蔡元培對廖平之創辦的《淹留》雜誌題刊名,賦詩、捐款給《淹留》雜誌,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文藝的成長。
在蔡元培日記中,自一九三四年起共有四十多次提到黃尊生,其中在一九三四年一次,一九三六年一次,一九三七年一次,一九三八年五次,一九三九年卅六次,一九四○年五次,或收到黃尊生函,或寫信給黃尊生,或在港接待來訪的黃尊生、廖平之一行。
蔡元培日記中與黃尊生有關的記載(見附表)
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黃尊生先後為自己、為廖平之(平庵)、李滄萍、陳伯莊之事,拜託蔡元培,並親自帶他們到香港拜見蔡元培。蔡元培對黃尊生之要求,幾乎有求必應。
黃尊生多次催促蔡元培給廖平之的雜誌題刊名與賦詩,而自己也作《淹留曲》。黃尊生寫過“戰地服務團團歌”(沈思岩曲):“戰地服務隨軍去,把大家的敬禮帶給前線兵士,把我們的熱血獻給前線兵士,把祖國的靈魂送給前線兵士。戰地服務隨軍去,把前線的弟兄數殺敵的功勳,向前線的弟兄鼓必勝的精神,向前線的弟兄傳中國的國魂”(浙大西遷)。
黃尊生,原名涓生、又名鵑聲、外文名字為WONG KENN,一八九四年七月廿一日出生於廣州市郊江村的一個華僑家庭,畢業於香港皇仁書院。黃尊生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粵港澳文化研究者,他在一九四一年寫過《嶺南民性與嶺南文化》一書,認為“嶺南僻處嶺外,一方面是一個山國,又一方面是一個海國,而嶺南人民又是一種山海野民,這種山海野民,一方面富於保守性,又一方面富有冒險進取,以此民性,影響於民風,即有一種異樣色彩”“中國文化的發展趨勢是從大陸文化到江河文化再到海洋文化,其發展的重心是一路南移的”“廣東適當海洋之沖,因此便事事得風氣之先”(黃尊生:《嶺南民性與嶺南文化》,民族文化出版社,一九四一年,覃召文、宋德華:“嶺南思想文化的演進與更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一五年十月)。
黃尊生之所以與蔡元培有如此密切關係,一是兩人相識甚早,早在一九二三年,蔡元培與吳稚暉、李石曾、陳聲樹等民國社會名流一起創辦了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蔡元培兼任該校的校長。一九二四年六月蔡元培由德國來里昂,知黃尊生對於世界語之一切工作,極感欣慰。是年八月,第十六屆全球世界語大會在維也納舉行,黃尊生請蔡先生參加。大會開幕之第二日,蔡元培偕夫人蒞會第十六屆國際世界語大會。當晚,中國駐奧國公使在使館設宴款待。翌年(一九二五年)五月,巴黎召開國際世界語科學會議(見前文所述),由於蔡元培先生的推薦,中國教育部任命黃尊生為代表,出席該會會議。黃尊生在晚年回顧留歐數年,指出感恩最重者有三位師長,其一為蒲利華博士之提攜;其一為蔡元培先生之扶植,兩公之關懷無微不至,使人終身感激;黃尊生回國後在中山大學任教,擬籌辦世界語學院與相應團體,獲得蔡元培的支持。一九三七年廣州淪陷後,避居澳門(黃尊生:“我與世界語運動”,http://e-muzeo.uzz.edu.cn/shown.asp?id=211)。(四)
楊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