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與火苗
在每個中國人的記憶裡,“中國”,是烈火般的紅色,代表着永不消亡。於我而言,青少年則是無數簇擁着它的火苗,代表着“新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火苗聚成明火時,明火也可能燒山。若我們在這個年紀迷失自我時也忘了根源,唾罵國家民族,做出不可挽救的舉動,又有誰會相信,青少年真的有能力肩負保護國家的重任呢?火燒學校、販賣毒品、散播謠言……做出這種舉動的青少年,似乎以為自己正在抵抗世間不公、在維護所謂的正義、在“創新”,卻不想想,倘若沒有祖國山河的保護,倘若這方土地貧瘠且戰火連天,又何來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敢於發聲呢?
他們忘了,“國家民族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十三億血肉之軀。”血肉之軀裡,又有多少傷痕纍纍但依然忠心耿耿的心臟,千百年來依舊跳動着。我想,這種赤子之心,便是獨屬於中國的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所在。靈魂內,必定包裹着一顆愛國的心。與老一輩不同的是,新一代的我們在不斷接受異國他方的文化。
文化帶來的差異、爭議與影響,並不會使我們的愛國心遷往他方。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沒辦法替先輩遺忘或原諒歷史,就如同有人說,“歷史”是一把寫滿三十萬華人名字的摺扇,若是折疊起來,歷史便成了一片空白。看着那些在世倖存者名單上的姓名一個接一個的消失,許多人心中喟歎、感慨,想做些什麼,又不知做些什麼。好在屬於青少年的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機遇,在接受異國文化的同時,以網絡為媒介,以新一代的思想和創造力輸出中國民族文化,傳承別具一格的風俗傳統,不忘歷史,亦不忘前行。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創新”。
不僅如此,我們還能抓住個人的機遇報效祖國——一心向學,志存高遠。眼光不可狹隘如井底之蛙,思想不可齷齪,學習不可懶散,方能不辜負先輩對青少年的重託。或許,這就是我們應當實現的人生價值之一。
有首詩裡寫,“黃昏將至,我吃着白米飯,想不通這些身強力壯的士兵為什麼會死。我在午夜驚醒,突然想起,他們是為我們而死。”從前,這方土地的風雨統統繞過我們,由老一輩扛着;如今,維護國家興亡、國家安全的重任來到我們的肩上,我們更應塑造出燈火漫捲的萬里山河,讓所有人“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裡有光”,永遠生逢盛世。
葉靜雯 澳大附校 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