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9月13日
第B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增廣見聞)沔城文物

鯨魚擊蒲牢大鳴圖碑

沔城文物

近日遊覽沔城,給人第一印象的就是沔城的文物古跡隨處可見。在沔城“廣長律院”內保留着一塊不起眼的殘碑,仔細觀察碑上有魚龍圖案,趕緊拍照,仔細研究是一塊十分難得的“大魚”。

筆者考證,這是寺院之法器“魚鼓”淵源之圖,即“鯨魚擊蒲牢大鳴圖”。碑的石質為青石,從碑的風化情況分析,大約為唐宋時期的碑刻,這種帶有原始性質的鯨魚蒲牢圖目前還少有發現。

據傳說,龍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其中第四個兒子為蒲牢,蒲牢怕鯨魚,鯨魚一碰蒲牢,蒲牢就嚇得大叫。為使聲音洪亮,於是用於寺院法器鐘鼓之基本形象與圖案,如寺院之“木魚”、大鐘之旋鈕、特別是寺院裏的“魚鼓”(又稱梆)。魚鼓的形象頭部為龍形,身尾均為魚形。《釋氏要覽》:“今寺院木魚——或取鯨魚一擊蒲牢為之大鳴也。”魚鼓通常懸掛於齋堂旁邊,與香板、引磬配合,敲擊召喚眾僧齋食,當然,如何敲擊,這裏有一定的儀軌。《敕修百丈清規》卷八《法器章》木魚條:“齋粥二時(早、中,僧人戒律,過午不食)長擊二通,普請僧眾長擊一通(古人擊鼓,三十三捶為一通,三通為一百捶),普請行者二通。”

魚擊蒲牢圖用於寺院,大概從漢代佛教的傳入到唐代佛教興盛時就已出現,《文選》中漢班固《東都賦》就有“於是發鯨魚,鏗華鐘”句。薛淙《

西京賦》註曰:“海中有大魚曰鯨,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鯨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鐘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為鯨魚。”後因以蒲牢為鐘的別名。唐皮日休《寺鐘暝》:“重擊蒲牢唅山日,冥冥煙樹睹棲禽。”

關於寺院“魚鼓”的來源還有各種說法,如“魚可變龍說”、“魚晝夜未嘗合目,亦欲修行者晝夜忘寐,以至於道”等。此“鯨魚擊蒲牢大鳴圖碑”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寺院“魚鼓”源於“蒲牢”說的可靠性,以及為何為“龍頭魚身”的原因。

趙映誠

2022-09-13 趙映誠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14711.html 1 (增廣見聞)沔城文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