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通脹削減法損人利己
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引起了包括歐盟、韓國等盟友在內的全球多國不滿。韓國稱將積極考慮向世貿組織申訴。不過,韓國最終極可能以失望收場,因為美韓同盟在美利益面前形同虛設。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九日在接受採訪時也透露,歐盟正在評估美國《通脹削減法》中關於電動車補貼的政策是否違反了世貿組織準則。東布羅夫斯基斯稱:“我們對《通脹削減法》中的一些歧視性因素感到擔憂,這些因素提出了本地材料和本地生產的要求。因此,我們正在評估它是否符合世貿組織的要求和政府採購協議。”
八月十六日,拜登在白宮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作為美國盟友的韓國不但沒有從中獲益,反而成為最先受衝擊的成員國。
《通脹削減法》其實是一項關於新能源產業補貼的法律,其核心內容就是在北美生產和組裝的新能源汽車才能獲得補貼,規定了在北美市場獲得補貼的條件,比如在北美組裝完成;電池中至少有四成的金屬原料和礦物是在美國或者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開採、提煉等。
這一新法的真實目的是美國要主導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則,尤其涉及新能源電池的生產,主要針對目標是中國。但今年以來,韓國現代、起亞等企業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強勁,首次突破三十萬輛,對美出口勢頭良好。然而,隨着法案落地實施,這一勢頭遇到了很大的挑戰。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拜登首次訪韓時曾對現代企業董事長耳語,“我不會讓你失望的”。現代曾承諾在美國投資一百○五億美元。言猶在耳,法案落地後,現代似乎不能不失望了。
韓國、日本等的企業可能還是會得到一定的優惠,畢竟與美國簽署了自貿協議。但是這一新法的限制條件也意味着在韓日生產的整車出口到美國,就不可能獲得補貼了,無形之中就把這些企業的整車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
幾個月前,拜登首次訪韓,可謂給足了韓國面子,但這一低姿態的背後,仍然是拜登的“美國優先”論。如今的《通脹削減法》,除了影響到新能源汽車,還有半導體產業,可謂要了韓國的產業“命根子”。
實際上,《通脹削減法》和拜登推動的芯片聯盟,直接的目標是中國,但是韓國被逼到了一個角落。對於韓國而言,這或許已經不是簡單的“選邊”問題,而變成了是不是要將自己的產業主導權交給美國。
對於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韓國需要審慎面對,這一戰略的衝擊正在顯現。無論主動或者被動,韓國被拉入到這一同盟,就意味着不得不犧牲自己相當的自主權和斡旋空間。尤其是在地緣政治和安全壓力之下,產業和技術也一同被“安全化”,被美韓軍事同盟綁定,韓國的議價空間也就會被大大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