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喉何故變二龍喉?
綠樹成蔭,花木遍佈,擁有一片天然景致的二龍喉公園,是居民日常休憩的好去處。此處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有世界上最短的登山纜車,當中的歷史和轉變更是引人入勝。
二龍喉公園原為香山縣龍田村的一片曠野,由於近海,雨水充沛,山麓西北處有多處山泉。據《香山縣誌》記載:“澳山泉有:曰大龍喉,曰二龍喉,曰小龍喉,俱在東望洋寺右。”
大龍喉與二龍喉的山泉,昔日皆是澳門名泉,水質清冽甘美,尤以二龍喉水為最,當時不少茶樓酒家在此取水煮茶招徠茶客。可惜後來二龍喉被劃入軍事區,即現時松山隧道對出的二龍喉街附近,居民難以入內取水。為了蒙混過關,居民把位於二龍喉公園內的大龍喉泉水,稱為來自二龍喉泉,久而久之,大龍喉便成為“二龍喉”。
二龍喉公園前身曾是別墅,於一八四八年由亞美打神父購入後,修建成一棟宮殿式別墅,曾被稱成“二龍喉宮”。後來被澳葡政府收購作為澳督的府邸,華人許多時候會稱澳督作兵頭,因此這裡也叫作“兵頭花園”。
當時此處為軍營駐紮之地,需要地方儲存軍需品,其中火藥較為重要。所以在一九二五年,在松山後面挖洞以儲存火藥,但不幸於一九三一年,在八月炎熱的天氣下,引起火藥爆炸,波及附近多個地區,亦摧毀了當時的二龍喉宮。
大爆炸後的二龍喉滿目瘡痍,成為一片廢墟,後經政府幾番修整,將公園前半部改建為學校,後部右邊仍為兵營,左邊則闢為花園。但花園面積過小,不成氣候,花園外的山地,為當時香港富商何東所有,後來得其捐贈,令花園得以擴充,故此二龍喉公園亦稱作“何東花園”。
由荒野山丘變成優美花園,今日的二龍喉公園,遍植各種植物,四季皆有鮮花盛開,鳥語花香,猶如居民家中的後花園,是澳門鬧市中的一片寧靜之所。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