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輪經援措施評分唔合格
居民冀次輪百億援助發放普惠現金補貼
【本報消息】婦聯“二○二二年澳門居民對特區政府抗疫政策及經援措施意見調查”發現,受訪者對“整體經援措施評分”為五點八分,屬中等水平(滿分為十分)。當中有接近四成受訪者認為,新一輪經援措施未能有效紓緩他們的經濟壓力,主要以就業不足、失業或待業和家庭照顧者為主,因他們均未能納入“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受惠對象。
首輪百億未能紓困
六成半受訪者表示因疫情關係收入大減,或出現入不敷支情況,他們當中只有不足一成人認為政府因應“六 · 一八疫情”推出的經援措施能有效紓緩他們的經濟壓力。該會綜合居民意見和分析結果,建議特區政府在第二個百億援助中,向居民發放普惠抗疫現金補貼,以及延長家居及商號水電費補貼措施,在現時基礎上加入燃氣費、網費等補貼項目,減輕居民在今波疫情的影響。
此外,調查發現生活用品開支是大部分受訪者每月最大支出,雖然目前政府推出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仍然生效,但不少居民表示已在抗疫期間花費在生活物品或採購防疫物資上,目前餘額所剩無幾或早已用完。導致即使現時社會已處於抗疫常態化,但不少中小微企或傳統商戶亦未能在是次電消計劃中受惠。對此,該會建議政府在第二個百億援助中,再次向居民注資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讓居民以更靈活的方式消費,符合廣大家庭的生活需要,亦為社會內循環注入活水。
冀支援家庭照顧者
另一方面,調查發現需要照顧家庭成員、長者、長期病患及殘障人士的受訪者群體中,大部分表示每月收入不足應付生活或家庭日常開支,說明照顧者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經濟壓力。疫情之下,全職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壓力比平常更大,他們既不是僱員也不是失業人士,故未能受惠於第一個百億針對僱員的經援措施。他們因履行家庭照顧責任,犧牲投入職場機會,令自身收入下降或需依賴家人的收入生活,使大多數家庭照顧者的付出和需要容易被人忽視。
因此,考慮到普遍家庭照顧者的開支主要運用在子女或父母照顧身上,該會建議在第二個百億經援措施中,向本澳全職家庭照顧者、特別是育有未成年子女或需要照顧長者、殘疾人士的弱勢或基層家庭,發放特別生活津貼,把他們對家庭的勞動和付出合理量化,讓他們受到政府重視和支援,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加強監督物價變化
考慮到現時居民就業不足或放無薪假等情況增加,加上世界地緣政治動盪的疊加因素,影響貨物供應鏈,間接推高通脹令物價上升,加重居民生活成本。該會並建議當局持續關注物價變化,加強生活用品價格巡查工作,尤其對受疫情影響而價格波動的商品進行監督,公佈商品價格調整原因及調整周期,包括運輸、人資、入口價及各項中間環節,用好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不當抬價的商戶進行處罰,減低對居民的生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