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日風波
早前,名創優品在其西班牙Instagram帳號上發佈了一則有關“公主系列公仔盲盒”帖文,裏面將穿着中國旗袍的公仔稱為“日本藝伎”,引發眾怒。
名創優品表示,對於在海外社交媒體發佈產品內容時出現的資訊錯誤,以及這一工作失誤給廣大網友造成的情感傷害深表歉意。不過,致歉聲明發佈後,網友的質疑並未止息。隨後,名創優品又被接連曝出“在簽約儀式懸掛日本國旗”等情況。
不少網友甚至從其致歉聲明中(名創優品作為一家全球化發展的中國零售企業……)才發現原來這是中國的品牌,名創優品作為中國零售企業卻將自己包裝成“日本企業”的行徑,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身份質疑,再次將這個“真國產、偽日系”的元老送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也讓不少人重新思考:真國產品牌,為何那麼愛說“外國話”?
除了名創優品,諸如元氣森林、奈雪的茶、伏見桃山等多家年輕人耳熟能詳的新消費品牌,都曾蹭用日系文化相關元素吸引消費者。諸多“假洋牌”的行銷邏輯,在於對“洋產品”盈利能力的迷信和對本土品牌的不自信,但這和如今國貨興起的風潮相悖。時代變了,相比起進口產品,現在年輕人更相信國貨,相信中國品牌可以發揚光大,走向世界,民族自信不斷提升。
想要深耕新中式與新國貨,努力講好中國故事,抑或繼續披上“洋牌”偽裝?企業自身應該懂得選擇了吧。
千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