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化無障礙設施促共融
政府一直積極推動構建傷健共融社會,奈何多年下來,無障礙設施一直為人所詬病,很多設計都有瑕疵,未符實際需求,殘疾人士出行仍是障礙重重。社文司司長歐陽瑜昨在立法會上,提及將考慮研究修法規範一些私人工程須設有無障礙設施,同時會先易後難地針對地方較大的場所,鼓勵在設計或裝修時增設相關設施。民間期望盡快推行,以助擴大殘疾人士的生活圈子。
本澳彈丸之地,對不少殘疾人士來說卻非舉步可及,源於小城的無障礙設施呈現碎片化且分散。其中行人路導盲磚防滑性能不足、突然中斷或被物件阻礙情況普遍,設施亦不乏違反常理設計。有殘疾人士反映個別無障礙公廁入口竟設置梯級,令輪椅人士過門難入;又如殘疾車位功能設置欠缺考量,車位兩側多數沒有足夠空間放置輪椅,致使行動不便人士泊車後難以下車。
《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推出將近五年,奈何指引無法律約束力,不少新建的樓宇區內亦鮮見無障礙設施,最多亦僅有“導盲磚”,皆流於形式。歐陽瑜不諱言,政府不想硬推法律要求私人工程跟隨“指引”,但會先易後難地針對一些商場、大型度假村等地方較大的場所,由工務部門鼓勵企業在設計或裝修時增設無障礙設施,相信企業可配合。民間寄望當局加緊部署,藉此以點帶面,延伸至所有私人工程,逐步讓整個社會形成具系統和完善的無障礙環境。
今年初一宗電動輪椅在道路行駛期間與的士相撞的事件惹起爭議,揭示本澳道路存在的先天與後天問題。小城不少舊區街道狹窄且縱橫交錯,部分行人路時有凹陷位或高低差,很多時候輪椅人士被迫走出馬路,險象環生。
未來十年陸路交通規劃正公開諮詢,規劃文本亦有着墨於無障礙出行,包括將會平整、美化舊有道路,方便殘疾人士出行,民間寄望當局認真落實,用實際行動說話。雖然諮詢期即將結束,但估計離公佈正式規劃文本以至實施尚有一段日子,當局現階段應排查有問題的道路,條件許可便先優化細化,並設多渠道收集社會意見,從心出發,改善殘疾人士出行環境,更好推動他們融入社區。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