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賭徒
和損友走過伴我一路成長的玩具店,門外除了一堆歷久不衰的扭蛋機之外,竟還擺放着兩部塵埃滿佈且已發黃的扭卡機,主題仍是經典的YES卡。儘管扭卡機上的使用指引貼紙已殘破褪色,那些十幾年前的過氣明星模樣卻仍清晰可辨。投幣口上的“$1”和“$2”依然醒目,想不到這些扭卡機,不僅外表與內容“懷舊”,價格也一樣“懷舊”。
雖然我從未沉迷過明星閃卡,屹立不倒的扭卡機,卻喚起我對那些形形色色的收藏類卡片的美好回憶。應該說,在我印象中,扭卡機的卡片,無論閃或不閃,都總會神奇地勾起孩子們的收藏慾。我收藏最多的是《男兒當入樽》的卡片,總計至少有一百多張。扭卡機最巧妙而成功之處,在於其掌握了人性中的賭徒心理(這和現今流行的盲盒異曲同工),花掉的一塊錢,除了可換取一張卡片,更埋藏着作為一場遊戲的價值,一個期待的過程。每次扭動手腕的瞬間,心情忐忑,心跳加速,生怕抽中已有或不喜歡的角色。而每次的失落,很快就成了再接再厲的動力,“我怎麼可能一直倒霉下去?”越是抽中不想要的,把之前吃了的虧一併贏回來的渴望便越強烈。當年我家中那數疊用橡皮圈紮起的《男兒當入樽》卡片,不盡然是植根於人性深處的收藏慾的產物,更夾雜輸掉一場場賭局的證據——一張張被嫌棄的卡片。
時至今日,《男兒當入樽》卡片已於市面上絕跡,而最近再次被炒作起來的,是當年非常流行的《遊戲王》、《召喚王》、《寵物小精靈》等有數值、能和別人對戰的閃卡。我曾有過幾張,但從沒收藏過,更未嘗與人對戰,完全不懂玩法,當然也不懂箇中趣味。然而,現在這些閃卡可矜貴了,一張的價值,可達數千以至數萬元。
作為一名卡片賭徒,我當年沒把賭注押在這類閃卡上,顯然是徹底賭輸了。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