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8月07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疫情與劇情

疫情與劇情

今年澳門藝術節,土生土語話劇《同船一心》與石頭公社《消失的身影》都不同程度地提及疫情對澳門人(包括外地勞工)生活的影響,可見從二○二○年初在澳爆發的新冠疫情,已漸漸融入澳門的劇場創作中。

鄒景峰《極樂》雖未公演,但從“劇本最後結束在疫情來襲”的評語看來,這個劇作也投入了劇作者對因疫情而來的“新常態”下,人們對未來不可知的開放想像。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寫作,在新冠疫情反覆不斷的情況下,澳門劇場發展因場地封閉、群聚不得而陷於困境,演出多番延期、取消,原本就是收入不穩定的劇場工作,現在變得更不穩定。然而在這種多難的境況下,似乎又是舉目皆為劇場創作素材的日子。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戲劇,劇場史學家J · 利茲 · 巴羅三世指出莎士比亞一生都活在瘟疫中,甚至他的兒子也因染疫而死。這位劇作家、演員、劇院老闆,若非有貴族的資助,生活也應成為問題。據戲劇史學者考證,十七世紀初倫敦多次爆發疫情,在未發現是鼠疫前,政府先殘殺大量貓狗,又推行社交距離政策,公共劇院被勒令關閉,最慘烈的情況是一六○六年至一六一○年,這四年間倫敦劇院總共只開門九個月。莎士比亞在此時幸得貴族資助埋首創作,寫下《李爾王》、《馬克白》等著名劇作,有趣的是即使他一直在瘟疫下創作,卻沒有劇作直接描寫瘟疫,也沒有人物因瘟疫而死,但細心回想他很多劇作中的時代背景,一旦提到亂世,大概也可以想像成瘟疫反覆下,一些底層人物所受的壓制與苦難,昏庸無能的皇帝,以及因隔離政策間接釀成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殉情結局。

疫情沒有成為劇情,卻滲進故事的細節、人物台詞中對他人的詛咒,瘟疫彷彿就是劇中人生活的一部分,不說自明。

(為時代寫作 · 三)

踱 迢

2022-08-07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07970.html 1 (衆藝館)疫情與劇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