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人間煉獄
如果說近三十年來,最受西方社會喜愛的紀實攝影師是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相信不會有太多異議。他的作品,標榜彰顯人文精神,務必將人間的各種苦難公之於世,受自由派知識分子爭相追捧,也正常不過。
是的,薩爾加多嚴謹的構圖、精心設計的採光、甚至妙到毫癲的攝影角度,自成一派的美學風格,無疑吸引不少人的眼球。但當視覺上的瞬間震撼開始消散,令人不禁一時狐疑,薩爾加多眼中的人間地獄,何以有種莫名奇妙的超現實感覺?
一切要從他的攝影“信仰”說起。薩爾加多生於巴西,年輕時曾是狂熱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大學時期,薩爾加多卻選修經濟,其後負笈法國,在巴黎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根據國際攝影中心的資料,他曾經在國際咖啡組織工作。該組織隸屬聯合國,一九六三年在倫敦成立。由於咖啡對全球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國際咖啡組織的任務,在於透過國際咖啡協議,促進成員國之間的公平貿易和合作。在世界銀行工作期間,薩爾加多常被派往非洲,了解當地經濟實況,應工作要求開始接觸攝影,逐漸對攝影產生興趣。
“如果你不把眼前的人拍得高尚,那就不拍也罷。”這種類似傳教式的道德感召,成為薩爾加多日後拍攝人間實況的精神教條。一九七三年,薩爾加多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放棄經濟分析師的穩定收入,立志將攝影作為終身事業,當時他二十九歲。在入行初期,薩爾加多主要負責新聞攝影。六年後,他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一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才決定自立門戶,跟作家妻子萊莉亞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專注於社會紀實攝影,尤其將鏡頭移向發展中國家的勞工階級。
自此之後,薩爾加多擁有絕對自由度,選擇拍攝自己喜愛的題材。過去數十年間,他每走訪一個地方,都會逗留一段時間,親身體驗當地生活。從《工人:工業時代的考古學》、《移民:轉型中的人性》、《兒童:難民與移民》,到耗時七年完成的《創世紀》,一個又一個漫長的攝影計劃,貫徹了他一直以來的信念:“攝影可以影響大眾——這並非單純呼籲大家行善積德,而是持續喚醒我們對世界的關注。”例如在二○○七年,薩爾加多毋忘初心,在巴西駐倫敦領事館舉行攝影展,展示他在印度、巴西、危地馬拉和埃塞俄比亞拍下的咖啡工人相片,目的是希望提升公眾對咖啡原產地的認識,尤其是在咖啡貿易鏈上,窮國如何被大企業嚴重剝削的幕後真相。
如此看來,菩薩心腸的攝影師,何以多年來卻惹來不少批評之聲?樹大招風或許是標準答案,但美麗有罪,大概是薩爾加多攝影作品惹火的主因。他直言自己拒絕透過鏡頭渲染人間苦難,但希望以自己的審美觀,為平凡人的生活喝采。但當一個享負盛名的紀實攝影師,時刻忙於佈置自己相片中的美學元素,對眼前因戰火、飢餓或貧困而飽受折磨的拍攝對象,一律以光暈粉飾太平,美化悲劇的結果,又是否對“紀實攝影”的最大諷刺?
撰文:杜 然
攝影:Sebastião Salg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