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腸子
最近才知道腸道與大腦的親密關係,真的是後知後覺。
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突然很想吃某種食物或某種味道,卻不知道為何。我一直也深信這種感知來自大腦,在提示我體內缺乏甚麼重要物質。因而我會聽從大腦的指令,甚至以此為借口縱容自己滿足口腹之慾。卻原來,我的想法是錯的。
大腦是不會叫你貪吃的,但一些感知可能來自腸道!
醫學研究發現的是,腸道神經系統有記錄經驗和回應情緒的功能,還能發出和接收神經衝動。換句話說,腸子會向大腦發命令,所以被冠以“第二大腦”的稱號。超過半個世紀以前,便有醫生發現與腸子息息相關的糞便,是可以用來治病的。由最初的糞便灌腸療法發展到今天的糞便移植,不但對治療免疫、神經、代謝等等系統的疾病有效,還對減緩柏金遜症有一定的幫助。一些有情緒抑鬱病的人經常肚瀉,聽說也有可能與腸道和糞便健康有關,通過糞便移植有望治癒。當然,健康的糞便才能治病,不能隨便拿誰的去用(噢,有些作嘔)!
新冠疫情以來,總會對一些細節產生比以前更強烈的噁心感受,比如餐廳的餐具。舊式的擺法一般是用筷子桶,將筷子、勺匙、刀叉插進去,置於桌上讓客人自取自用,已經是不大衛生;後來不知誰發明了桌子底部或側面拉出個抽屜,或者放一個長方形盒子在桌上,一應用餐“武器”都扎堆平躺在裡邊。想想它們是如何被放進去的,又如何被取出來,便不能自已地感受到情緒波動,也許這是我的腸道神經不安,向大腦提出“抗議”。
此時,你們想必已完成一星期兩次核酸檢測,既然陰、陽已定,無論結果是禁足、隔離、治療,還是可以放飛自我,都要注意餐具衛生。腸子快樂,你快樂,精神抖擻抗疫去!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