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陛下與總理先生
五年前,糞土當年萬戶侯的犢角繭馬克龍,出乎意料地登上了法國總統寶座,而且他在大選的兵荒馬亂情況下,臨時組成的烏合之衆 En Marche 行動黨,竟然在國會拿到多數席位,給他撿到了五年的巨大政治資本。難怪當年美國的《時代雜誌》以他爲封面,標題為“歐盟的新領袖”。
在過去的五年,馬克龍爲綠能環保籌集資金,增加柴油稅所引起的“黃背心運動”,令他失去了不少民心。而最近兩年,幸虧歐美諸國迅速發展疫苗,法國後來居上,居民完成了疫苗接種,在疫情稍為受控下,政府馬上解除禁足令,並撥巨款資助中小企業營運維持就業,法國社會才得以度過難關。
這次馬克龍成功連任法國總統,接踵而至的是六月中的國會立法選舉,他的行動黨和支持他的其他黨派,是否再次獲得國會的多數議席事關重大。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法是總統制,建立於一九五八年。總統由全民直接普選出來,任期七年,除了有廣泛的權力包括解散國會重新舉行立法選舉,還有根據一九五八年憲法第四十九條第三款,不經過國會表決通過議案的可能。在法國,是由總理領導內閣主持政府日常的工作,總理由總統任命。總統府在香榭麗舍大道邊的愛麗舍宮,總統有他的顧問團隊,但不直接參與日常管治。總理府在塞納河的左岸,總理內閣才是面對國會議員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中心。
當一個新總統上任,如果他在國會沒有掌握多數議席,一定會解散國會重新選舉,嘗試達到控制國會通過法案的目標。一般來說,新總統都會得到老百姓的理性投票而贏得國會的多數議席。但由於國會議員選舉是五年一次,總統還有兩年的任期,而總理在這五年處理日常內政期間,很容易丟失老百姓的好感,因而丟掉國會的多數席位,就會出現總統在無奈之下任命在國會佔多數席位的反對黨擔任總理,否則政府內閣會倒台引發政治危機。這種情況在上世紀末經常出現,法國人稱爲“同居”,指的是總統和總理的共治,當然總統和總理是同床異夢。這也是爲什麽在這世紀初,總統的任期從七年修改爲五年,以避免碰到總統總理“同居”的尷尬局面。浪漫的法國人,也可能覺得見到一個無處不在但又不會爲他們好好幹活的總統,五年任期太長了吧!
總統權力廣泛,法國人總喜歡調侃說,總統其實是個有任期的君主。只要看看總統府愛麗舍宮的排場,有哪裏不像昔日王室的豪華和鋪張?光是愛麗舍宮前站崗的共和國衛士,就讓人感覺到昔日的王室傳統。當然,總理府就明顯的低調了,因爲他是被總統任命的。而且當總統的政策引起社會反彈時,總理就是擋箭牌,總統會叫他引咎辭職來一個棄車保帥。這也是爲什麽在一個總統的任內,會出現多過一個的總理內閣。從實際出發,這也算是個不錯的安排。既要運籌帷幄,又要自己動手動腳,到底一個人的精力有限,魚與熊掌不可兼之也。
五月十四號馬克龍開啓他的總統第二任期,六月中將舉行二輪的國會立法選舉。根據立法選舉的結果,馬克龍才能決定誰將領軍組織政府內閣。在當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下,通脹率進一步上升,估計法國老百姓會再次助馬克龍一臂之力。這次總統大選,民粹主義的極左候選人獲得百分之二十二選票,極右為百分之二十三,再加上更傳統的極右的百分之七,總共民粹的選票超過一半。馬克龍總統陛下暫時也不知道誰是總理先生。
陳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