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5月29日
第C08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澳門街角的裝飾藝術

圖四、國際酒店是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正面 中央以竪直線條強調建築物高度。

圖一、已拆卸的營地街市

圖二、東方斜巷的 東方戲院

圖五、西望洋山“天際 線別墅”曾刊於美國《生 活雜誌》封面

圖七、路氹金光大道的 新濠影匯

圖三、永樂戲院

圖六、郵政局大樓旁的公廁

澳門街角的裝飾藝術

澳門最具裝飾藝術風格特色的紅街市,在三月末對公眾關閉,進行大規模的維修。“澳門街”版編輯先生委託筆者撰文介紹這種建築風格,並介紹澳門其他的裝飾藝術建築。

關於裝飾藝術(法語:Art Decoratifs,簡稱:Art Deco),另有“裝飾派藝術”、“裝飾風藝術”等譯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首次出現在法國的一種視覺藝術、建築和設計風格。

服務上流富裕階層

裝飾藝術似乎繼承新藝術(法語:Art nouveau,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興起於歐洲並在歐美廣泛發展的裝飾運動,最重要的特點是充滿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表現形式像是從植物生長出來。),它又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蓬勃發展的現代運動並行發展並互相影響,儘管兩者存在着本質分歧。

理論上,現代主義設計帶有精英主義的、理想主義的、烏托邦式的立場,強調為大眾服務,尤其是強調為中下階層的勞動者服務,對裝飾本身興趣並不大,甚至有反對的態度。

而裝飾藝術卻繼承並維護了長期以來為贊助人服務的傳統,設計面向的對象是富裕的上層階級,所採用的材料是精緻、稀有、貴重的,尤其強調裝飾別致優雅,與上層階級的品味相符合。

奢華魅力奔放進步

裝飾藝術的名字Art Deco,來自於一九二五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和工業

藝術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它將現代風格與精細的工藝和豐富的材料相結合,代表着奢華、魅力、奔放以及對社會和技術進步的信念。

裝飾藝術受許多不同風格的影響,包括受到立體主義和維也納分離派的幾何形體、野獸派和俄羅斯芭蕾舞團的鮮艷色彩、路易菲利普一世和路易十六時代家具的工藝、中國和日本、印度、波斯、古埃及和瑪雅藝術的異國風格的影響。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裝飾藝術風格變得更加沉穩,並運用諸如鍍鉻、不鏽鋼和塑料等新的材料,該新風格被命名為摩登流線型(Streamline Moderne),特點是彎曲的形式和光滑、拋光的表面。

裝飾藝術風格是最早的真正的國際風格之一,在上世紀三十至六十年代在世界各地流行,甚至現今仍有被設計師採用。

在中國的眾多城市中,上海擁有最多及最精緻的裝飾藝術風格建築物,包括住宅、酒店、電影院等,使上海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最摩登的城市。

澳門街上比比皆是

澳門也有眾多裝飾藝術風格建築物,一九三四至三五年設計的紅街市,就採用了當時流行的裝飾藝術。然而,相較於西方的奢華裝飾,紅街市卻顯得沉實簡樸,運用的只是直線幾何形體和紅磚本身的裝飾性,澳門土生葡人馬若龍建築師稱這種變體的風格為“熱帶裝飾藝術”。

除了紅街市,一九四八年設計的營地街市(一九五○年竣工,並沿用直到一九九六年被拆卸)亦略帶裝飾藝術的風格,街市竪向直線與矩形的形體雖然具現代風格,但正門立面中央階梯式逐層升高的設計,明顯受裝飾藝術影響(圖一)。

裝飾藝術風格在上世紀三十至五十年代,也運用於澳門的電影院設計,位於新馬路的平安戲院、東方斜巷的東方戲院(圖二)、新橋蓮溪廟旁邊的永樂戲院都採用裝飾藝術設計,連建於清末年間的清平戲院,也在五十年代加建裝飾藝術風格的入口門面,以迎合潮流。其中,平安戲院(雖然已結業,建築物仍存在)的設計以兩端的竪向塔樓,運用竪向線條以強化建築物的地標性,而中間部分則強調水平橫向,並有略帶流線型的飾線設計,建築物靠向市政署大樓一側的牆壁,仍留存着用裝飾藝術風格字體的戲院名字。永樂戲院入口門面有帶流線型的屋簷,門面中央有凸出的俗稱“象鼻”的弧形裝飾,整個設計受裝飾藝術摩登流線的影響(圖三)。

上《生活雜誌》封面

當時的酒店設計,也有用裝飾藝術風格,新馬路西端的國際酒店(圖四),就是澳門其中一座非常獨特、典型的裝飾藝術建築物,酒店正面中央部分以竪直線條強調建築物的高度,加上頂部凸出的設計,彰顯該建築物當時在城市的高度(建成時國際酒店曾是葡萄牙海外管治地區最高的建築物),而兩側客房部分則以橫向的流線型設計,在裝飾藝術建築中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當時的私人住宅也採用該風格,包括由陳焜培設計建造的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別墅群(已清拆並建成大廈),位於西望洋山的“天際線別墅”(Skyline),其中,後者是該風格住宅設計的代表性建築(圖五)。住宅入口以竪向的塔樓強調其天際線地標的地位,整體建築則以水平橫向體量延伸,與竪橫體量形成強烈對比,住宅整體潔白,只以黑色線條作點綴,入口大門兩側還設有裝飾藝術風的人體浮雕雕刻,上部以裝飾藝術風格字體標示別墅的名字,該住宅設計曾被刊登於美國《生活雜誌》(Life) 的封面。

新馬路的公共廁所

在澳門的街角,尤其在二十世紀才開闢的新馬路,可以經常見到裝飾藝術的身影。為了凸顯新馬路的歷史,筆者於年前改造的大堂巷石級(郵政局大樓旁邊)的市政署公共廁所時,就以裝飾藝術風格為設計靈感,運用彩色瓷磚與不鏽鋼現代材料的裝飾效果,重新演繹流行於上世紀中葉的設計風格(圖六)。

裝飾藝術風格在澳門當今的設計並没有消失,其奢華形象常出現於娛樂設施,路氹金光大道旁邊的某大型娛樂度假主題酒店,就是參考裝飾藝術流線型風格,巨型不鏽鋼的雕像,在酒店群中創立其標誌性(圖七)。

除了上面提及的建築,澳門街上仍有許多具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物,這裏不逐一詳列,讀者在街上行走時不妨留意一下。

文、圖:呂澤強

2022-05-29 文、圖:呂澤強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95777.html 1 澳門街角的裝飾藝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