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制無助打擊黃牛
香港這兩天最哄動的新聞,非MIRROR演唱會加場兼實名制售票莫屬。之所以說哄動,因為不只是一班鏡粉關心,消息亦不僅刊載於娛樂版,連要聞版都實行“搶新聞”——將相關報道刊載於要聞版。按時序的話,MIRROR絕不是首個公佈以實名制售票的演唱會,在此之前獨立歌手Tyson Yoshi已率先表示會實名制售票,可惜哄動程度無法比擬,而這正正被認為是虛火的MIRROR。
演唱會售票實名制,表面上看似可以有效打擊黃牛黨或減低炒賣行為,但實際上有如“太監洞房” 。原因並不是所有售出的門票都是實名登記,當中只得三成是實名售票,而且這還得感謝政府於三年前修例,將場次為四場或以上的表演,內銷門票的整體比例上限由八成下調至七成,否則現今的實名制門票更加只得兩成。當然不論兩成還是三成,總比沒有的好,但對整體而言其實是杯水車薪。
全面打擊黃牛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立法百分百的門票都是公開售賣且是實名制,不然的話根本不可能杜絕。當然,百分百門票公開發售,同樣不可能發生,因為能夠舉行演唱會的歌手,不論是其個人還是經理人甚至公司,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及工作圈,難免被要求內部認購門票,而這些內部認購只是xx公司A先生六十張、xx公司B小姐八十張,當中不會詳列是代誰購買多少。表面上看似是幫朋友或家人認購,但實際上是否如此又有誰知?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演唱會主辦商、承辦商,甚至歌手的經理人、保母或助手身上,他們同樣會提出幫家人朋友認購門票的要求,但無法得知是否真代家人購票。即使明知是用作炒賣,只要不出事不見報的話,都會隻眼開隻眼閉,權且視作年終花紅就好。事實上,早些年已講過某著名經理人巧立名目,提高價錢出售演唱會門票的事,事情幾乎全行都知,但沒有實質證據,又沒有人舉報,該經理人如今生活仍然富裕逍遙……打擊黃牛又能夠敲打着誰呢?
娛 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