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種導遊陷兩難 生計堪憂
【本報消息】疫下本澳旅遊業復甦緩慢,不少前線人員生計大受影響,尤其是導遊業界。澳門導遊公會主席李文豪表示,小語種導遊的生計更令人擔憂,因語言問題,難參與接待本地遊旅行團,也難報讀政府的“帶津培訓”課程,希望政府對導遊業給予針對性的支援措施,並鼓勵更多年輕人入行。
逾五十人返回原居地
李文豪表示,該會不少會員是小語種導遊,包括泰國、印尼等,雖然疫下政府有推出措施幫助受影響的前線人員,例如本地遊等團隊活動,讓旅遊業前線人員多一個“搵食”機會。但並非所有導遊均可受惠。小語種導遊因不懂廣東話,難參與其中。此外,語言問題也影響他們參與政府推出的“帶津培訓”課程,變相得不到任何支援,在零收入環境下難以生存。
疫情持續兩年多,在澳找不到發展空間,約有五、六十名小語種導遊已返回原居地生活,包括泰國、韓國、日本等。仍在澳生活的四、五十名小語種導遊,則需轉行才能維持生計。但又遇到另一個問題,當中不少導遊已屬中年,要與大學畢業生或以往任職賭場的求職者競爭,優勢顯然較弱。面對如此行業環境,生計難有保障下,要吸引年輕人入行更是難上加難,斷層缺口越來越大。
冀推針對性支援措施
雖然政府明白苦況,推出本地遊、“帶津培訓”課程幫業界度難關,惟作用有限。以“帶津培訓”課程為例,課程規定每名導遊最多只可參與兩次,但疫情持續兩年多,僅兩次的課程是否足夠應付需求?政府不妨根據導遊情況,推出針對性的支援措施,如為行業增加多一次參與“帶津培訓”課程的機會,並開辦提升導遊專業培訓知識課程,包括深入澳門橫街窄巷了解背後故事,對日後接待旅客講好澳門故事也有一定幫助。
面對未來前景,他坦言需視乎疫情發展和國策,如可逐步開放各地旅遊,相信可迎來新景象,否則前路茫茫,大家難以生活。希望政府加大力度支援導遊業同時,在鼓勵年輕人入行方面也給予適當獎勵。業界會放眼大灣區,嘗試尋求更多合作空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