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車多新路不多
未來十年交通困局難解
人車續增,道路不增,較大效益的輕軌東線最快都要二八年才建成,本澳交通困局十年內難見起色!《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諮詢文本指出,隨着本澳城市發展,人口將持續增長,預測至三○年,本澳居民出行量將增至二百四十三萬人次/日,增長約百分之十七。另一方面,跨境交通出行量約增至五十八萬人次/日,增長約百分之十一。預計未來十年可新增道路總長度僅約廿二公里,年均增長率將維持低於百分之一的水平,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城市口岸交通等均面臨挑戰。
公交優先控車見效
文本指出,過去十年的政策實踐經驗顯示,“公交優先”和“控車輛”兩項政策符合澳門發展實際,基本維持了陸路交通的發展格局,居民及旅客公交分攤率以及社會對陸路交通出行的滿意度得以提升,陸路交通運輸污染物排放量整體有下降。但過去十年軌道交通作用有限,導致道路及巴士需承擔較大的交通壓力,本澳現時仍面臨道路交通壓力持續增加、繁忙時間交通擠塞以及巴士上車難等多方面問題,尚待進一步跟進解決。
新建路不足卅公里
二○年本澳共有二十四萬四千輛機動車,比十年前增加了四萬八千輛,年均增長百分之二點二。同時,澳門機動車輛使用量亦持續增長,道路高峰小時流量年均增長約百分之三點六。然而,道路總長度過去十年僅增加廿九點三公里,年均增長率為百分之○點九;而預計未來十年可新增道路總長度僅約廿二公里,年均增長率將維持低於百分之一的水平,道路建設速度趕不上機動車增長和出行需求增長速度,特別是在建成區內的交通建設難度大,交通設施增長困難,導致道路交通壓力持續增加,主幹道高峰時段基本處於飽和狀態,部分道路擠塞問題仍較為突出。
發揮軌道交通作用
由於已建成道路可挖掘的潛力不足,規劃待建道路的長度有限,地面道路所能提供的資源及能力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為更好地配合本澳城市發展及滿足公眾出行需求,根本性緩解地面道路交通壓力,需要合理規劃建設本澳軌道交通線路,以讓具有“高效、集約、可靠、準時、大運量、舒適”等特點的軌道交通在陸路交通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文本提出的發展目標,是至三○年,公交分攤率(居民及旅客利用輕軌、巴士和的士出行佔機動化出行總量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五至六十,綠色出行分攤率(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佔全部出行方式的比例)達到百分之七十至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