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太經濟框架”排除台灣
【香港中通社廿三日電】美國總統拜登今日在日本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總共十三個國家被列入這個框架的創始國,其中没有中國台灣地區。台當局稱會積極爭取加入該框架,並謀求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談後一起會見記者,透露已有十三個國家參與“印太經濟框架”,包括澳大利亞、文萊、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美國。
此前一天,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廿二日的簡報會上介紹,IPEF不會包括台灣地區。他解釋,美國打算與台灣在貿易與經濟議題上,尋求“更深的雙邊接觸”,美國認為這條途徑對雙方經濟都有利,而這也將讓美國站在最好的立足點上。
料免過度刺激大陸
拜登訪問亞洲之前,美國國會五十多名議員聯名致函拜登,敦促行政當局把台灣納入到IPEF。為甚麽最後台灣沒有出現在第一輪名單中?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今日受訪表示,台灣當局試圖抓住任何機會加入多邊機制,但IPEF與其他經貿機制不同,它並非開放性的自由貿易機制,而是一個以中國大陸為目標的經濟戰略架構,因此美國政府在該問題上處理謹慎,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大陸。
對於未能首批加入,台灣外事部門昨晚指,美國務卿布林肯公開強調,IPEF是一個具開放性與包容性的架構,不會對台灣在內的任何夥伴關閉大門,“因此,未來仍將持續積極爭取參與”。台灣加入IPEF幾率幾何?
成員與陸經貿密切
張家棟分析,即使IPEF能够成立落實,料台灣仍會被拒之門外。因爲不少成員國也與中國大陸經貿聯繫密切,包括韓國、東南亞等定會更多顧及中國大陸的立場,若把台灣地區放入框架,一些國家可能會生退意。即使美國拉攏到足够多成員入夥,仍會有所顧忌,台灣能否入框架,與接下來中美關係走向相關。
至於美國表示“不會對台灣在內的任何夥伴關閉大門”,張家棟認為,美國只是不把話說死,符合其長期以來的外交特征。
或會予台補償對沖
台灣進不了IPEF,有可能在CPTPP和美台雙邊貿易協定取得進展嗎?張家棟指出,CPTPP屬於一般經貿組織,美國未加入也無法主導,台灣如果用經濟體的名義加入,在合法性上問題不大。不過,該協定在勞工、環保等方面標準較低,優勢不明顯,台灣加入的經濟意義不大,只能獲得“某種存在感”。
對於美台雙邊貿易協定,他指出,協定此前一直推動艱難,美台都是世貿組織(WTO)成員,已定下最基本的貿易內容,可以滿足正常需求,再簽雙邊協定或會重叠。美國國會最多只能向政府施壓,政府完全可以不執行。不過,美台的確會在經貿領域走近。張家棟分析,美國不讓台灣入IPEF首批名單,料作為補償對沖,會在雙邊層面有所推進,如長期未談成的“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所謂的“深化合作”料是台灣當局對美國提出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