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館走進校園啟蒙學生
現時的科普教育中,學校承擔了主要的教育責任,然而在教育的過程中,除了校內的常規教育之外,又有怎樣的補充呢?澳門科學館作為本澳科普教育基地,在科學日益昌盛的今天,將培養青少年的科學質素作為使命,對完善科普教育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期望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助力學生的成長。
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館校合作——走進校園”是科學館的重要項目,希望能將科學以豐富趣味的形式帶入校園,為學生帶來生動一課。在館校合作中,館方會通過和學校的溝通,了解學校的需求,並且根據需求為學生訂製課程,對校內的常規教育作出針對性的支援。
傳統的館校合作往往是一些短期的課程,缺乏長期、系統性的科學教育綱領,現時的館校合作從供給側去考慮學校所需,從學校的整體課程考慮作出課程安排,所以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科學館實踐館校合作的過程中,進行適時調整,探索出合適的合作方案。館方認為,在現時的館校合作中,較具特色的一環是拓展課程中教師的參與,教師參與下的館校合作更具發展潛力,學生的投入程度更高,對此科學館亦在館校合作課程之前,對教師作出針對性的培訓,同時令其參與課堂。對此館方期望,通過對教師的培訓,令其日後能夠獨立開展同類型的課程,提升綜合教學能力之餘,亦能夠解放出科學館的教學資源,令館校合作能夠覆蓋更多不同的學校。
延伸教育拓闊領域
館校合作是雙向的,是學校常規教育的延伸以及補充,科學館能夠為學校完善教學硬件,豐富課程內容,強調通過互動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啟發學生的科學思想。
在本學年,科學館與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三校合作,為學生提供拓展課程,當中包括無人機、LEGO編程等內容,主要面向初二及初三的學生。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三校教師施卓琪表示,目前學校受限於設施器材條件,暫時未能開設相關的課程,所以通過館校合作的形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她認為,館校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令他們接觸不同的新事物。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往往會按照預定的課程大綱為學生授課,實作的形式相對較少,這在館校合作中能夠得到補充。同時,在與科學館前期的商討中,館方給予很大的配合,會因應學校的需求、學生的程度以及資源等進行評估,再決定課程內容,因此有較大的彈性空間以及豐富的課程種類。
通過實踐了解原理
在館校合作的課程中,有許多需要學生實踐的內容,學生需要親自動手,如親力親為拼裝機械人,了解相關的知識內容,然後在科學館的導師帶領下進行編程,並且學習從中的邏輯以及知識點,施卓琪期望學生能夠通過實踐,初步了解科學原理,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參與課程的學生,廖頌謙認為,課程中的項目有部分需要以兩人為一組進行,從中能夠以團隊的形式學習,在學習知識之餘,在共同實踐的過程中亦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增強學習的動力,同時動手製作的過程富有趣味性,在當自己製作的機械人能夠成功運作時,也感到由衷的自豪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