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有病徵者避免性行為或密切身體接觸
衛局籲居民警惕猴痘病
【本報消息】衛生局訊:近期歐洲、北美多國和澳大利亞報告多宗猴痘病例,衛生局正密切關注,呼籲居民和醫務人員提高警惕。
根據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的資料,由今年五月十四至十九日,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陸續報告多例猴痘病例。近期報告猴痘病例的國家有:比利時(兩例確診)、法國(一例確診)、意大利(一例確診,兩例疑似)、葡萄牙(十四例確診,二十例疑似)、西班牙(七例確診,廿三例疑似)、瑞典(一例確診)、英國(九例確診)、加拿大(兩例確診,十七例疑似)和美國(一例確診,一例極可能)及澳大利亞(一例確診)。這些病例沒有非洲旅行史,也與本月七日英國發現由尼日利亞輸入的病例無關,至今亦沒有死亡病例,僅有兩名病人需要隔離以外的原因住院。
患者多男同志
是次猴痘病例主要出現在歐洲,大多數為年輕男性,很多自認是男男同性戀者,大多數病例表現為生殖器或生殖器周圍病變,表明傳播可能發生在性活動期間的密切身體接觸。這是歐洲首次報告與西非或中非沒有已知的流行病學聯繫的傳播鏈,也是世界首次報告的男男同性戀者中出現的病例。世界衛生組織也在本月二十日公佈,全球約有八十例確診和五十例待調查病例。
猴痘是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在非洲靈長類(多種猴類)、嚙齒類(非洲松鼠、樹松鼠、甘比亞巨頰囊鼠、睡鼠等)動物中傳播的疾病,偶爾也會感染人類。過往報告的病例主要為居住在中非和西非人士、到中非或西非旅行的人士,或接觸來自非洲的鼠和猴子等動物的人士。
猴痘通過與受感染的人或動物或被病毒污染的材料密切接觸而傳播給人類。猴痘病毒通過與病灶、體液、呼吸道飛沫和床上用品等受污染材料的密切接觸而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潛伏期通常為六至十三天,但也可以為五至廿一天。猴痘的臨床症狀表現可輕可重,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寒顫和疲累,多數病人會出現類似水痘的皮疹,多數病例可在十四至廿一天自行痊癒。在非洲國家病死率為在百分之三至六,兒童、青少年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病死率則較高,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士對猴痘具有免疫力。
勿摸非洲猴鼠
衛生局表示,為預防猴痘,局方呼籲居民避免接觸來自中非和西非洲的猴類、鼠類等動物。針對本次疫情,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初步判斷,當地有隨意性行為的男性或有多個性伴侶的男性為高風險人群,故此,建議高風險人群及和高風險人群有密切接觸尤其是性行為的人士,要對猴痘的病徵保持警覺。
任何出現猴痘病徵的人士都應及時就醫,並應避免性行為或與他人密切接觸的活動,直到猴痘被排除或感染已消除;此外,當局亦要求本澳的醫生及醫療機構,診治病人尤其是對來自多發地區的病人時保持警覺、及時隔離和通報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