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推廣京劇有諗頭
琳琅滿目娛聞中,莫此為大者——澳門在努力推廣京劇。
傳有志學京劇藝術的青年,認為“引入京劇工作坊並設立澳門京劇基地,絕對是一個値得發展的新嘗試。”其志可嘉,堪令京劇迷蹩足丹田氣,狂吼一聲“”!
發揚京劇,好簡單!能請來孫悟空,便是救星了——七十年代末,中國為了打開外交僵局,周總理施了一計,派京劇團巡演歐洲各國,必選劇目是《大鬧天宮》。
原來,電影太空戰爭題材,源自中國京劇的。猴王帶着一班馬騮,好打又好笑,立即風靡了歐洲觀眾,不但雅俗共賞,且是老少咸宜。繼而京劇唱功、余派老生“雲遮月”唱腔,令歐洲歌唱藝術家亦撰文大讚京劇唱腔如此先進,唔係講笑。
京劇老生的“雲遮月”發音,醇厚雋永,已有百多年歷史,但在歐洲唱家班中仍在硏究這複雜課題:“腦後音”。運氣丹田,經腦後發音的,沉雄圓闊。香港有些戲迷誤會是“煙屎喉”。國寶級藝術令不少粵劇紅伶甘拜京劇為師,學唱、學武打,唔到你唔服的。
有《大鬧天宮》打到天崩地裂的科幻場面外,還有《三岔口》,三歲到八十三歲的觀眾都看到眉飛色舞。京劇想像力太豐富了。燈光火着中,可以看到兩個好漢摸黑中對打,眞嘅一樣!服。“我好鍾意看京劇打戲”,尤其看《打金磚》,大花臉大袍大甲,危站三張高叠檯上,後翻凌空、一個筋頭,高靴穩穩站在舞台上。這一剎,令人心膽俱裂,久久才爆出“”聲與掌聲。
京劇的“唱”迷人奪魄,所以叫“聽戲”。昔年在新光採訪年月常見奇景:有些紳士十點後才坐勞斯萊斯準時到場,只為聽“尖角兒”唱一段戲,聽完又走了。
京劇,令中國人自豪,也給人極品視聽之娛。有人指“香港發揚京劇”;但更多人說“京劇推高了香港”。
高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