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於民無厚也
“搞出人命”四個字,驟聽起來以為治安大事,細聽之下,“喜事”一樁,添丁而已。際此人口老化之秋,鼓勵生育之聲,甚囂塵上,惟是世事未必盡然,正如有人辭官歸故里,也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生了仔都不要,棄諸垃圾站旁。或曰:“豈有此理?”答曰:“確有此事。”有新聞紙為證:日前關閘附近垃圾站疑發現遭遺棄的初生男嬰,隨即送山頂醫院救治,所幸無生命危險。
鄧析子有一種學說,曰“無厚”,謂“天不能屏勃厲之氣,全夭折之人,使為善之民必壽,此於民無厚也”。這是說,好人未必長壽,是天沒有厚待於人。南朝梁 · 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凡我僚舊,均哀共戚;怨天德之無厚,痛棠陰之不留。”老實說,天豈有厚人之理,乃有“天災”一詞。
世上豈只天無厚,很多父母於子女亦無厚。因為結婚生仔,基於人性之“食色性也”,還設下“圈套”,陷那“未來子女”落在“圈套”中,永不超生。一旦“圈套”破了,“未來子女”幸得成人而養育之,其目的是“養兒待老”,純屬自私,要是兒女不長進,則怨恨“生叉燒好過生仔”。充分說出父母“無厚於子女”也。胡適就講過這樣的話,大意是說並非希望有兒子,只是“意外”。
更“無厚”的父母是近日棄嬰的父母,不但“無厚”,更是無良,他們把兒子棄諸垃圾站旁,根本不當作人命,只是他們的排泄物而已。事件至目前還沒有定案,棄置那“排泄物”的是母?還是父?如果是母的話,可以說“有力生春,無力菢仔”。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此子何來?沒有人勇於承認,像這樣的“牙簽大少”,紈絝子弟而已,可說是無良。對這件“排泄物”而言,畢竟是其父,父於子亦無厚也。
《刑法典》明文規定,罪同殺人,父母棄子,罪加一等,相信最恰當的刑罰,莫若送他入“宮”,這“宮”不是皇宮、天宮,而是升格為“公公”的太監。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