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攏東盟抗華恐落空
五月十二日至十三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主持美國與東盟特別峰會,宣佈將向東盟投資一億五千萬美元,用於加強東南亞清潔能源建設、海上安全、抗擊新冠疫情等。
最近一次美國——東盟峰會要追溯到二○一六年二月,時任總統奧巴馬曾在美國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了首次美國——東盟特別峰會,迄今已經六年。特朗普任期內,也曾籌劃舉辦第二次特別峰會,但終因疫情等原因取消。去年十月,拜登參加了美國——東盟線上峰會,是美國總統四年來首次在這個場合露面。如今,又要與東盟領導人面對面“開群聊”,拜登政府“經營東南亞”的意圖十分明顯。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曾發表聲明,介紹這次峰會“將展示美國對東盟的持久承諾”,“首要任務是成為東南亞強大、可靠的合作夥伴”。
此次峰會被認為是美國“五月外交”的重要一環——本月,華盛頓把外交“重頭戲”放在亞洲,在美國——東盟峰會後,五月二十日,拜登將開始訪問韓國和日本,並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毫無疑問,美國這一連串活動均劍指中國。有分析指出,拜登在烏克蘭戰爭之際還願花兩天時間接待東盟領導人,具有象徵意義,再次證實印太地區仍然是美國安全戰略優先選項。
實際上,本屆美國——東盟峰會的進展並不算順利。此前,美曾單方面宣佈峰會在三月廿八至廿九日召開,由於美方屢次擅自修改日程,引發諸多東盟國家不滿,會議安排最終“難產”。之後,是拜登致信東盟領導人,確定將舉辦第二次峰會而且不會無限期推遲,東盟國家才與美方重新商定了日程。
在日程安排的問題外,本屆峰會也未能實現“大團圓”。東盟十國領導人只來了八位。緬甸因受美國制裁不參會,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爾特將於六月三十日卸任,即將離任的他決定不前往美國參與本屆峰會。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在東南亞動作頻頻,主要原因是希望東盟在印太戰略中發揮出美國期待的作用。對東盟而言,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大經濟投入本是美事一樁,但美國想從經貿層面逼迫東盟國家選邊站,是不現實的。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是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二○二一年中國——東盟貿易額達八千七百八十二億美元,美國——東盟貿易額為三千七百九十億美元。中國和東盟已經相互成為最大經貿夥伴,雙方的依賴程度、經濟利益捆綁程度較大,因此東盟更多是考慮自身地區利益,在與中美的交往過程中實現利益最大化,而非追隨某一方做明確的立場選擇。
美國想借此次峰會,把美國——東盟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個目標不難實現。但想要在當前複雜國際局勢下,極力拉攏東盟在中美關係、“印太戰略”,乃至俄烏衝突等問題上公開站隊,結局卻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