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設協同部門保商民利益
業界指內港碼頭搬遷七弊端
【本報消息】內港碼頭區域聯誼會、供應商聯合會關注碼頭的去向。內港碼頭區域聯誼會冀當局考量七點問題,包括九澳區貨運至澳門地區時的路橋交通、拖頭司機、檢疫時間等,並指內港如用吊籠取代貨櫃,等同倒退至六十年代貨運方式,增成本、拆卸搬運難,甚至容易發生工傷意外。兩會冀當局成立協同部門,把弊端減至最低,保障行業、居民基本利益。
內港碼頭區域聯誼會監事長蘇中興表示,內港碼頭肩負着本澳絕大部分民生必需品集散、運輸和倉儲等業務,有逾七成的凍倉及倉庫設置在內港一帶,每日供應全澳七至八成的民生必需品、漁獲、食品等物資,相應帶動物流、倉儲等行業的發展;以及帶旺周邊商舖,形成內港碼頭消費群。
吊籠作業易生意外
在本澳多次遭遇百年一遇的颱風,以及面對疫情導致陸路運輸封閉等關鍵時刻,內港海上運輸發揮尤為重要的作用,確保民生物資穩定供應,維護居民正常生活。
他理解是次搬遷出發點意在惠民,但希望當局考量七點問題:一、九澳港偏遠,搬遷將帶來運輸成本增加、路橋交通更塞、安全隱患變大等後果,尤其逢颱風暴雨天氣時;二、物流成本增加,直接加深通脹危機;三、運輸路程和時間拉長,將容易導致物資(如果蔬類)不能當日交收,損耗變大;四、搬遷將加大司機需求量,但本澳司機尤其拖頭供不應求,老年化嚴重,影響物資正常供應和配送,最終動搖民生穩定;五、搬遷後,政府和中小企業的檢疫時間恐由目前晚上十一時延至凌晨;六、內港的操作是散貨集中成一個貨櫃再拆卸,現在卻倒退採用六十年代的吊籠方式,不僅增加運營成本,還加大拆卸搬運難度,甚至容易導致工傷意外;七、疫下中小微企早已壓力重重,再面對運輸成本、人力成本大增,恐掀倒閉潮,推升失業率。
各退一步設緩衝期
供應商聯合會副理事長李錦源直言,當局把民生用品與卡式石油氣貨運業務混為一談,石油氣是危險品,稍一不慎將帶來嚴重災害。
他指倘由九澳卸貨,再把貨品運回澳再發貨,若運費提高兩成,貨價將在此基礎提升百分之五。又指如果二十呎、四十呎貨櫃車在內港出入影響路面、民生,能否改用三噸半、五噸半貨車出入,“總之大家退一步,唔好響疫下艱難期加辣。”他建議為措施設緩衝期。
兩會表示,早前當局建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時,與業界提前磋商、協同合作發展,令工程順利完成。此次亦希望當局在作決定前可諮詢內港各行業意見,集思廣益,成立協同部門,把弊端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