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青創發展數字經濟
【本報消息】統計局公佈今年首季新成立公司按年減少四百多家,同季解散的公司則有二百○八家。有學者認為疫情令投資者信心減少,尤其與旅遊相關的行業。整體經濟結構正在調整,建議青創者多運用自身專業和技能尋求發展,特別是與科技、數字經濟相關行業。
有學者表示,疫情出現,令投資者信心減少,雖然今年首季新成立公司按年減少,但主要是一些與旅遊相關行業,如零售、餐飲等,始終現時訪澳客量與疫前仍有一大段差距,且未知何時恢復至疫前水平,相關行業的投資信心必然大減。但金融業、資訊及相關業務卻增長,反映本澳整體經濟結構正在調整,且政府鼓勵發展現代金融有一定效果。
未來走勢則視乎投資者對本澳發展前景是否具備信心。倘旅客巿場未能更好恢復,單靠內需消費難以支撐,失業率仍然上升,伴隨結業潮亦陸續出現。留意到近年新開業的店舖,例如餐飲已調整客群對象,轉為面向居民,且選址的區分、檔次也較以往不同。
除現存企業,青創發展也值得關注。學者建議疫下青創者要懂得選擇行業和專業,由於疫情對一些跨境服務影響不大,尤其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四大產業板塊和與科技相關行業,迎合整體發展趨勢會更穩陣。相反,選擇從事傳統行業則要加倍關注和小心,特別是競爭大的類別,例如餐飲、零售等。學者認為,青創者不妨可多朝數字化相關行業發展,包括數字平台宣傳、短視頻製作等,靠技術能力會更受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