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5月04日
第C09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加強官員建設生態文明的思維

加強官員建設生態文明的思維

近期,澳門發生多宗與環境保育議題有關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先是華士古達嘉馬花園內有四棵宮粉羊蹄甲無辜被市政署的外判工作人員移除,但何解有此失誤,以至署方如何作出懲處,暫未見有詳細消息;再有城規會上討論氹仔卓家村的規劃條件圖,當中涉及開闢新道路或需遷移十棵百年古樹,引起坊間反對。儘管市政署早已在會議中表明不同意的立場,但兩個部門之間至今仍未達成共識。除此之外,市政署代表曾於去年十二月,向離島社諮委介紹石排灣社區公共設施及過路設施優化工程,建議增設類似大潭山的斜行電梯,在疊石塘山建造垂直及斜行電梯與景觀平台,連接陸軍路、石排灣濕地及路環步行徑,社會對此毀譽參半。

世界各地隨着城市化的深度發展,對周邊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但近年各國區已着力在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尋找平衡,對保護自然環境的議題投入更多關注。我國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內地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發展與成就突飛猛進,並將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內容,一系列的生態環境保育措施接連出台。中央政府堅持六個主要原則: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筆者認為行政當局應遵從社會發展現代化的步伐與思潮,實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不誤,並將這種自然環境生態保育意識融入各範疇的施政中,而不是只有幾個具相關職能的部門擁有這種政治觸角,例如文化局、市政署及環保局等。具體原因包括如下幾點:一是澳門受限於土地總面積只有33平方公里,自然資源稀少,隨着近二十年的社會經濟發展、民生及基礎建設不斷,不論是澳門半島、氹仔以至路環的自然生態都受到城市化的廣泛影響,尤其是日夜施工及光害問題嚴重;二是隨着人類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的觀念逐漸普及,從本地家庭假日出遊目的地中可見一斑,大多傾向於離開繁囂的市區,出走郊外,例如橫琴的澳大校區、路環疊石塘山及黑沙海灘等,每逢節假日,這些地方定必人頭湧湧,路環更是車滿為患;三是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文化遺產就是傳承給本地居民、孩子,以至下一代最寶貴的自然及文化資源,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上述四棵宮粉羊蹄甲被外判商無辜移除為例,筆者認為市政署對此責無旁貸,倘被移除的不是普通的樹木,而是百年古樹,斷不是要求外判商補種就可完事。因此,署方必須嚴肅對待,尋找監督不力的原因,盡快填補漏洞,向社會釋疑,避免再次發生有關事件。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日中國內地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收到群眾舉報後,約談黨政領導幹部239人,問責188人,從中可見兩者對自然生態保育的重視程度之差異。

又以工務局建議遷移卓家村十棵百年古樹為例,由於工務局的規劃條件圖須交城規會討論、十棵古樹亦受到“文遺法”保護,移除與否並不是工務局說了算,哪怕現時行政當局仍未向社會釋出新的方案,但筆者預料政府取態將會以保育十棵古樹為主。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從這件事件中,可以反映部分官員,尤其是工務範疇人員對自然環境保育的意識薄弱,儘管十棵古樹最終得以保留,但在整個過程中無疑已將兩個行政部門放於對立的局面,亦直接影響社會及居民對政府保育自然環境及文化遺產的決心感到憂慮和不信任。

對於市政署建議在路環疊石塘山增加電梯,有助民眾節假日上山觀景,坊間對此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措施能有助居民易於登山,有的認為措施會破壞疊石塘山的自然生態環境,可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難以決斷。無可否認的是,路環疊石塘山作為本澳現存少有的自然生態,從公共利益考慮,倘登山電梯未能獲絕大多數的居民支持,行政當局不應貿然動工。自然資源屬全社會的共同財產,可以預料的是一旦動工,必然會對自然生態的原生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現時,疊石塘山既非熱門旅遊景點,在沒有必要開發的前提下,政府應該着眼於保育其自然生態環境,確保生物多樣性,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便將澳門僅存不多的自然生態留給下一代。

簡而言之,筆者認為行政當局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較為薄弱,必須加強,並使行政當局各個範疇對保育議題的基本原則應保持一致。儘管本澳現時有“城規法”及“文遺法”等法律制度嚴密把關,但若果未能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及文化遺產的思維融入各範疇的施政政策中,類似的事件將會周而復始,在規劃期間浪費行政資源,最終影響施政效率,更打擊社會及居民對政府良好管治的信心。

王匡政

2022-05-04 王匡政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90620.html 1 加強官員建設生態文明的思維 /enpproperty-->